【本報訊】日常生活小節,也可成就嶄新的醫療技術誕生。成功研發「無創性唐氏綜合症產檢技術」的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研究)盧煜明,數年前偶然到戲院看3D電影,啟發他找到方法破解胎兒基因圖譜,發明這項全球首創的嶄新產檢技術。他勉勵年輕人平時可多從生活細節探索,隨時找到科學大突破的線索。
記者:梁麗兒
盧煜明表示,自幼已對科學好奇,常閱讀學校代購的科學雜誌。他認為日常生活如閱讀、看電影甚至與人交談,均可啟發科研靈感。他以多年研究無創產檢技術的經歷為例,研究團隊早於97年已發現孕婦的血漿有胎兒的「脫氧核醣核酸」(DNA);到08年更證實為孕婦驗血,可測試胎兒有否患上唐氏綜合症。
「II」變「H」染色體分兩部份
但要找出胎兒有否罹患其他遺傳病,卻需要先破解胎兒整個基因圖譜,但如何才能開展這項艱巨的研究?他記得09年夏天與太太到戲院看3D電影《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當他戴上立體眼鏡,大銀幕彈出「H」字時,突破研究樽頸的靈感頓時浮現。
他指出,人類有23對染色體,每對染色體的外形如「II」模樣,一條遺傳自母親,另一條遺傳自父親。當大銀幕彈出立體「H」字時,令他想到,倘要在實驗室拆解胎兒基因圖譜,就要將「II」分開,變身成「H」,即將每對染色體分成兩部份,首先找出父親遺傳的基因圖譜,再找母親遺傳基因圖譜,然後結合兩部份成果。在戲院找到的靈感,最終引領他成功研發「無創性唐氏綜合症產檢技術」,有助及早找出胎兒的遺傳病。
國際肝炎權威、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講座教授黎青龍表示,求學期間發現不少港人患上肝病,如肝癌及肝硬化等,但原因不明,故畢業後積極進行研究,其後找到乙型肝炎病毒為元凶,自此參與多項治療肝病、乙肝疫苗及藥物研究。參與醫學研究最重要有好奇心及求知慾,不斷嘗試探求新鮮事,才能啟發研究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