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只准賺一成 創打壓先河<br> 陜西限賣樓利潤

房企只准賺一成 創打壓先河
陜西限賣樓利潤

【本報訊】中央政府連番推出限價、限購等招數,仍未能壓低樓價,日前陜西省推出新招,要求各地區估算住宅開發成本後,將房企利潤限制在10%之內,並給予建議定價範圍,為全國首例。 記者:趙建強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過去的限價令的開盤定價,政府規定發展商的定價,需參考同區的樓盤價格,但今次陜西省政府在樓盤定價有更強話事權,省政府以其計算樓盤的成本價作參考釐定售價。

估算項目成本定樓價

陜西此次推出的新政,由陜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會同省物價局出招,要求各地分區域估算房地產項目成本,包括土地成本、開發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及銷售稅金等後,加上約10%的「合理利潤率」後,得出各區的「合理銷售價格範圍」,超出該合理價格範圍的定價,將無法取得預售證。
因此,若政府將成本費用定得較低,則整區的「合理價格」將會較低,發展商將無法以「打造豪宅」的方法推高項目定價,部份定位較高的發展商,更可能需大幅減價方能賣樓。
有中資分析員認為,實際影響仍需視乎地方政府的落實細則而定,「如果將成本計到好高,根本唔會有乜影響,但如果定到好低,發展商要壓縮成本,樓盤質量可能會有問題」,他相信政府會小心平衡,短期內亦相信不會擴展到其他省份。
以華潤置地(1109)上月進駐西安為例,公司斥資9億元(人民幣.下同)購買約400畝土地,內地傳媒報道,潤地總投資額料達100億元。若政府推斷,潤地項目所在區域成本總額僅50億元,以10%「合理利潤率」計算,潤地整個項目只可銷售55億元,相信房企只能因價就貨,大幅壓縮成本方能獲利。

本報抽樣調查,發覺包括恒地(012)及和黃(013)在內,多家在港上市的房企在西安擁有土儲,A股的萬科、金地、保利亦在該市擁有項目。其中,除恒地擁有逾2000萬呎土儲較多外,其他發展商持有面積均不算多,如中國海外(688)及龍湖(960)雖在西安擁有逾100萬平米土儲,但佔全國比率亦相對輕微,相信受政策影響亦有限。
龍湖發言人回應稱,具體影響需待細則出台方能判斷,公司會盡量配合有關政策,亦相信大型發展商在控制成本方面較為有利,影響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