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海馬家庭龍尾現身

管海馬家庭龍尾現身

【本報訊】大埔龍尾灘興建人工泳灘項目,最快下月開始動工。繼上周大潮退進行生態普查時,發現瀕危管海馬的蹤影外,龍尾海岸教育中心昨天再發放早前於泥灘拍得的管海馬家庭照片。照片清楚顯示包括成魚及幼魚雙雙出現,進一步引證龍尾灘是一小族群管海馬的棲息及繁殖地。

泳灘項目違國際公約

關注龍尾灘發展的香港自然生態論壇成員,自2009年以來多次於泥灘一帶發現管海馬的蹤影,其中一次成功發現兩大兩小的管海馬,成魚身長10厘米,雙雙棲息於海床上。幼魚則身長4厘米,管海馬常以尾部纏繞海草,其中一隻管海馬幼魚更錯認海龍為海草,將尾部纏在海龍上,不慎乘搭了海龍順風車。龍尾海岸教育中心指出,管海馬體色多變,由黑色、淡黃至橙色都有,目的是與周圍環境融合,以達至保護色作用。雌管海馬在交配時把卵子轉到雄海馬後,雄管海馬便在育兒袋孵出幼海馬。管海馬最大可達30厘米,游泳能力弱,對棲地很忠心。流動性不高加上繁殖力偏低、懷孕時間長等特性,環境改變極影響其族群的生存。本港是《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締約地區,需履行《公約》限制瀕危物種的貿易。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去年也透過締約國中國延伸至香港,香港需盡力保護生物多樣性。龍尾人工泳灘非一個社會發展必須項目,卻徹底摧毀200多種生物,已涉嫌違反了以上兩個國際公約的精神。

【幼魚】管海馬幼魚證明龍尾是管海馬族群的繁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