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後<br>兩岸更密切效用次要

政策背後
兩岸更密切效用次要

正當新加坡爭取在離岸人民幣清算上搶佔先機,人民銀行與台灣央行今年8月底迅速簽訂《海峽兩岸貨幣合作備忘錄》,協議將在簽署的60天內,根據雙方各自完成相關準備後生效;依照備忘錄內容,兩岸同意各自選擇一家清算行,為對方開展本方貨幣結算及清算服務。
寶島即將設立人幣清算行,將是繼香港及澳門以外,獲人行授權的第三個離岸清算平台。獅城、倫敦及東京,均希望在離岸人幣中心上分一杯羹,但最後台灣繼香港先拔頭籌,分析指出,台灣非但不是國際金融中心,亦非地區交易樞紐,本身更有資本進出限制,籌建清算中心意義在於兩岸建立更密切關係及相互象徵支持,遠大於藉寶島配合人幣國際化推進的實質功能。

或出現新離岸價CNT

台灣籌建人幣清算平台後,當地市場會否出現另一個離岸人幣滙價(CNT),以及外滙和拆借市場,像本港2010年7月人幣清算協議修訂後,容許銀行相互平盤,CNH在港迅速形成?
銀行界認為,要視乎台灣央行與人行敲定的最終清算細則,若港台兩地清算行,即中行台北分行可獲准與中銀香港(2388)互通,則兩地價格將融合,便不會再形成另一個CNT市場;若然分隔,便會出現兩個離岸市場。
外界相信,新加坡或會於年底前籌建獅城清算中心,倫敦亦已於今年4月發表打造倫敦為人幣國際市場西方樞紐的顧問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