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耗逾億元除沼氣<br>葵涌公園荒廢12年

虛耗逾億元除沼氣
葵涌公園荒廢12年

【本報訊】政府經常指公帑要用得其所,但前身為堆填區的葵涌公園,2000年落成後十多年來卻一直荒廢,從未正式開放,政府歷年卻已耗費近1.1億為公園消除沼氣及監測保養;有葵青區區議員批評政府嚴重浪費公共資源,建議當局盡快將土地改變用途,免得珍貴用地繼續丟空。荒廢多時的葵涌公園位於葵喜街,前身是醉酒灣堆填區,有行人天橋接通葵盛邨,公園門口現時仍然貼有「危險」告示。但行人止步區內卻別有洞天,有面積與維園一樣約達20公頃的大草坪,但園內街燈破爛不堪,人工河乾涸,洗手間亦丟空。

或可改變土地用途

其實醉酒灣堆填區1979年關閉後,政府即將其規劃為休憩用地,但計劃開放之時卻發現有沼氣;環保署遂在1999年接手復修,一年後完工,但公園卻從未正式開放過,原來與政府資源緊絀有關。民政事務局曾經在2003年表示,園內基本設施殘舊,需要復修,傷殘人士通道也要重新建造,但由於政府資源緊絀,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必須因應各項文康設施的緩急先後次序,重新檢討各工程發展時間表,因此葵涌公園工程未能優先進行。其後區議會亦曾建議重開公園,卻未能就政府與撥款達成共識。及至2008年,政府才將公園旁約4公頃土地改建成國際小輪車場,並曾作東亞運比賽場地,惟公園其他部份發展至今仍未有「着落」。荒廢用地之餘,政府更加為此有財政重擔。環保署自1999年起接手為公園消除沼氣、監測及保養,多年來已為此花費約達1.1億,平均每年近1,000萬。葵青區區議員周偉雄批評,政府若不想花錢復修公園,應改變土地用途,例如將供社企作環保產業之用,以免土地持續浪費丟空,他將在區議會內就此提出建議。康文署發言人指,發展該土地涉及龐大資源,將繼續與區議會檢視有關用地的發展需要。

公園一直關閉,大門掛着警告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