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並非捉賊查案<br>處理遊行 前線警有壓力

抱怨並非捉賊查案
處理遊行 前線警有壓力

【本報訊】香港回歸15年,政府施政不濟,遊行示威日趨激烈,警民衝突有增無減。警察高級臨床心理學家劉錦麟接受訪問時指出,前線人員承受沉重壓力,部份抱怨遊行集會非主流警務工作。對於要花大量精力處理遊行集會,警員會感到洩氣,更影響個別人員的工作和家庭生活。 記者:謝明明

劉錦麟說:「佢哋認為警察工作係捉賊查案,唔係做遊行集會,維持秩序,但家要做咁多呢啲非主流警務工作,覺得失去做警察嘅真正意義。」有前線警員因此影響工作和家庭生活,「有警員每逢假日都需要返工做遊行示威,令到家人抱怨,引致家庭問題,申請調職上頭又唔批准,搞到工作好唔開心」。

劉錦麟(右)及麥詠芬(左)曾見過不少警務人員求助心理輔導。

管理層宜多鼓勵前線

為了協助前線人員應付有關挑戰,警隊心理服務課加強前線人員的心理訓練,他說:「同佢哋講處理遊行集會亦需要專業訓練同知識,要欣賞同肯定自己嘅工作,亦要有同理心,明白對方感受,培養個人情緒韌力,當被示威者挑釁亦要識得調校情緒。」該課亦有提醒警隊管理層要多些鼓勵和支持前線警員,提高士氣。
此外,自從2006年魔警徐步高事件後,令社會關注警務人員的心理質素,警隊於2010年4月推行入職心理評估計劃,截至今年6月底,已有5,791名投考者接受心理評估。
負責該計劃的警察高級臨床心理學家麥詠芬表示,進入最後面試的投考者需回答一份有關認知能力及兩份有關性格特點的問卷,合共超過800條多項選擇題,心理學家在電腦協助下分析投考者的認知能力、情緒韌力和性格特點,並寫成報告交予面試委員會參考。
麥詠芬強調,心理評估並沒有標準答案,亦不會影響取錄,「主要睇面試表現,試過有啲考生被評估溝通能力唔得,或者性格比較怕羞自信不足,但考官面對面了解後,認為問題不大,可靠後天培訓改善」。
劉錦麟表示,警隊心理服務課去年接獲194宗新求助個案,比前年的207宗輕微減少6.3%。其中四成個案與工作有關;其次是家庭問題,佔25%;其餘35%涉感情、財務、健康等問題。剛發生的南丫島海難,該課臨床心理學家先後與200多名參與拯救的警務人員舉行分享會,「佢哋見到啲死難者咁慘,個心都翳住翳住,有啲仲有內疚感,覺得當時如果能夠盡力多啲,咁或者有啲人可以救得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