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過去兩周累升逾500點,配合熱錢剛湧至,是否「心癢癢」想追貨?「細價股揀股王」瑞信董事兼亞洲(不包括日本)中小型證券研究部主管劉紹文認為,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的看法已轉好,這一次「殘股大翻身」的反彈僅剛開始,仍有機會「升埋兩季」,首選與內需相關的基建、資源及消費股,切記避開出口股。記者:陳健文、吳綺慧
劉紹文接受訪問時說:「我睇好原因好簡單,就係大家對中國經濟、企業盈利嘅預期已經夠低,當8同9月份經營狀況有少少改善,並預期今、明兩季經營狀況唔會再差落去,就已經足夠令股價跌咗咁多嘅公司,出現一個大幅度反彈。」
大家尚記得今次2、3月業績期前曾炒過一轉「junk rally」(垃圾反彈,意指升幅很快打回原形),但歷時一個月左右即無以為繼。劉紹文認為今次情況有別,因這次反彈是有基本因素支持,並非純粹靠「放水」來催谷,故力度會較強。
生意有改善 開始補貨
「今年初好多中小型股份無緣無故都升20、30%,但之後公佈業績,就即刻見光死。不過今次唔同,做中國生意嘅公司開始有補貨(re-stocking)情況,即係終端需求有起色。若果我最樂觀嘅假設成立,即生意可以持續改善到明年第一季,根據過往經驗,喺呢種『轉角市』,好多殘股都可以升到一倍,50%升幅已經係最低消費。」
如何判斷中國經濟有起色,除了評估宏觀數據,劉紹文形容他尚有一盞「股海明燈」──從事最上游化工原料製造的最大廠家建滔化工(148)。「根據往績,建滔嘅經營數據一直係leading indicator(領先指標),生意往往喺經濟轉勢前跑先兩、三個月,建滔管理層透露,8月開始定單同比轉為有增長,到9、10月升勢都keep到,更令我確信市場正在re-stocking,並且主要係來自中國嘅需求。」
首選內需基建水泥股
不過劉紹文強調,他並不認為是次「轉角市」,是代表中國經濟已重回結構性增長的軌道,很可能只是一個維持到一、兩季的顯著反彈,「要有一個結構性嘅經濟轉勢,講緊係要以年計,今次唔係呢個case。長線睇,我哋仍處於長期企業盈利嘅下降軌道,但當中會有up and down,呢次反彈由於股價夠殘,upside已經好吸引。」
看好板塊方面,他指必須揀與內地需求相關股份,首選基建、水泥及上游資源類股份,而消費股中亦有不少可撈底選擇,如體育服裝股;相反,未來兩季做美國及出口生意的公司,如裕元(551)及利豐(494)等則會跑輸,估值長期高昂的股份亦應避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