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你的名字是神,永遠叫潮人趨之若鶩!所以近日一眾designer lamp品牌也一起來叨叨光,推出多款夠型夠格的fashion品牌及物料crossover產品。
今年意大利燈飾品牌Artemide就與日本著名時裝設計師Issey Miyake,聯手發展了一條新 line: 「in-ei」(陰翳)。此日文字有着陰影,遮蔽的意思,隱喻陰暗面的意味。以三宅一生最「耍家」的布料折叠技術,用於PET瓶(一般便利店買到樽裝水瓶)回收製造成的材料, 構成了多層折叠的燈罩。不要以為這系列是手作仔呀!皆因每一個設計都是經由電腦計算過, 通過多層次間的相互幅叠,形成獨特的光影效果。而回收物料本身有一定的硬度,所以它完全毋須加上支架承托。日本設計文化之講究從中可見一斑。整個褪變過程:從包裝拆開,燈罩拉開,着燈,都叫用家體驗到像茶道一般的儀式,那種教人心靈為之一震的歷程,只此一家。我曾聽過一些auntie告訴我買Issey Miyake 及着Issey Miyake,就是邁向一個journey end, 生活品味終站。我自己本身對fashion沒甚研究,但看罷這「in-ei」系列之後,也漸漸明白auntie們說得沒錯,Issey Miyake這品牌是追求品味至高境界的領導者 。
當然有些designer影響力之大,是不容忽視的!例如,在英倫上流社會可以呼風喚雨的帽子設計師Philip Treacy,就是個好例子。他每次吹雞,都能達到一呼百應之效,皆因能被他寵幸,實在是任何designer的dream comes true。今次有幸被召喚者本身來頭亦不小,他的名字叫Moritz Waldemeyer。倫敦奧運閉幕典禮上舞蹈藝員身上的LED Lighting設計就是來自他的手筆。藝能界方面,他也頗多客仔。如U2的Bono,就曾穿上Moritz Waldemeyer設計的歌衫出show。件衫好鬼型,唔似《紅白歌唱大賽》小林幸子啲衫,成棵聖誕樹咁「娘」! Anyway,今次的crossover是要做到比較詭異的效果,所以成頂LED lighting帽由頭笠到落腳嘅design應運而生。但要說比較突出,應該是一頂爆旋陀螺style帽子。其設計意念是floating及vanishing effect,由於光環由外至內減淡逐漸消失,造成了帽子floating 的視覺效果。有這帽子「照住」落club,除了搶鏡外,亦包保用家不會「仆親」。
莫講話神級大師,就算新晉的設計師如Benjamin Hubert(被Elle Decoration選為2011 International Young Designer of the Year)亦都同時忙於研發將特別物料用於燈具設計上。他今年就選定了lycra及 lycra mesh這種undergarment布料製成了「TENDA 」這物料crossover產物。「TENDA」的意思是露營用的紮營。剛剛圓滿結束的London Design Festival 2012,他就發佈了這個最新設計。整支燈具是靠類似風箏的fiberglass支架支撐着lycra及lycra mesh的布料。立體的布料剪裁造就了這設計的心思所在,把一般紙罩不能達到的造型都塑造到了。值得一提是他決定今次不假外求,會直接販賣此設計給end-user, 中間免除了發行商及零售商。是否成功仍是未知之數,但這顛覆現有遊戲規則的勇氣實在令我佩服。一個小伙子用自己的小宇宙對抗強權,真的不是一件易事。
最後為大家介紹的是比較啱我口胃的Maison Martin Margiela的interior furniture line 「LIGNE 13」發表的Bottle Lamp設計。精釆之處是他手到拿來的法式味道。那傲慢不經意地把喝光的酒樽,加冕一個布燈罩便成! 但聽說它不會正式投產。粉絲們如果想近距離接觸此燈飾,唯一途徑是考慮入住由MMM設計的巴黎La Maison Champs Elysees酒店。
作者:招國偉@alumin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