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本地娛樂圈的生意不濟,願意花真金白銀的客戶買少見少,一來因為資金湧往內地市場,不少大型廣告/公關/電影公司的基地北移,本地藝人的競爭對手不再限於本地,而是整個中國。反正不只娛樂圈,本土經濟根本就不如表面風光,「個市好靜」成為近年日常用語。再者的是年輕層的偶像轉移變成台灣、韓國、日本歌手組合,彷彿九十年代追捧張惠妹、邰正宵、日本代表工藤靜香或Johnny事務所風氣,分別在於現在多了韓國代表加入,香港則欠缺土產的歌手藝人製造當年百花齊放的景象。另一病因就是越來多人不介意$0出席活動,為了宣傳也好,為了興趣也好,0蚊,各有前因。
娛圈生態改變
這是我於英國留學回港後的強烈感受,只不過離開兩年,娛樂圈的運作模式改變不少。注意:以下談及的不只本人,而是普遍情況。從前出席派對活動,offer多是真金白銀或store credit,以示一點心意和感謝。離港兩年,回港以後,許多offer都變成「0蚊」,無論主辦表示有多想要你,offer依然是0蚊,除了主要的一、兩位代言式重頭嘉賓,其他人全是0蚊。總之大家就是願意0蚊出席了;既然他願意0蚊,她也願意0蚊,換來的是:就算0蚊,也有很多人首肯。最後,大家都變成0蚊。絕無意圖批評0蚊首肯的人,都說0蚊各有前因,無論如何也是付出努力的一群。生態可變,食物鏈改變,大家繼續努力,其實很浪漫。
坊間認為藝人「毋須付出任何努力」,只管出席活動就有酬勞,其實不然。每當一位藝人盛裝出席活動,我們看到的並非一個人,而是「一個群體努力的成果」:stylist嚴選衣服、彩妝師俯身兩小時為藝人化妝、髮型師吸入大量噴髮劑去弄一個永不塌下的髮型、助手為了保持一切順利而跑來跑去、司機將藝人成功送達現場後避過三次違例泊車的告票……這是為何藝人總看來那麼完美脫俗,GaGa從來不用逼地鐵,因為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群體努力的成果」—這全都是真金白銀塑造出來的效果,絕不是「毋須付出任何努力」,相反,是一群人正在付出努力。好了,現在變成0蚊,如何保持收支平衡呢?就是大家一起0蚊。Stylist 揼心口找衣服、品牌0蚊借出衣服、化妝師0蚊化妝、髮型師說友誼萬歲,就當大家一起「俾鬼責」。形成「免費換免費」的景象:我免費出席,他免費幫我化妝,另一個她找人免費借出時裝。由努力,變成單純的勞力。咬緊牙關堅持收費的人,被願意免費的人比下去。越來越難堅守quality,有人選擇轉行以度時艱。
每個畫面值幾錢
市場資金短缺,在香港捧藝人越來越難。有人說香港藝人水準每況愈下,「看韓國的MV!幾靚!幾勁!」其實是沒辦法,資金越來越少,縱使遇上具有潛力新人,你也不知如何捧起。別人用200萬拍一個MV,你有0蚊,那麼別人的MV當然比較有看頭。幸好,世上還有創意和勞力!大家拚命想出點子,既是EP也送MV也是短片也是小說也是免費下載!香港人是有蠻勁的!執行方式如下:你0蚊幫忙創作,他0蚊擔當短片主角,他0蚊拍攝,他0蚊借出場地、他0蚊借出平台宣傳(有時一個客,幾十個人分);香港人,真的打不死。別人有200萬,我們有0蚊不死精神!每當我看見別國出產高價MV,我總是難以完全認同「香港藝人不思長進」這一句話。因為我是藝人,也恰巧是導演,我知道每一個畫面值幾錢。
有錢的新人
從前的概念是新人被看中,經理人公司投放資源力捧。由於0蚊生態,新人變成富家子女:富家子弟自資圓夢。坦白說,若論政治正確,其實不應該歧視富家子女自資的「背景故事」,說到底,藝人的質素,應該視乎他/她的works,如果李澤鉅推出唱片,而他真的唱得好好,我也是會click like的。只有做得好與做得不好之分別,英雄莫問出處,有人追錢,有人追夢,有甚麼值得歧視呢?然而我想說的並非歧視問題,而是大家的接收心態應該調整:現在越來越少為了養家而賣唱的歌女,因為如果想養家,你千祈不要賣唱,賣保險也不要賣唱,因為根本養不到家。換句話說:市場中出現富家子女自資圓夢,才是合理的現象。每當你看見市場中又再出現一位富家子女自資出碟或拍電影,你看到的是一個最合理的現象。就像蘋果因為地心吸力掉在地上一般合理。
說到底,娛樂圈是一個fantasy,比起《The Lord of the Rings》還要夢幻,所有不合理現象,也能變成合理。Welcome to the fantasy.
撰文:卓韻芝
藝人。
不用怕,幽默感會救贖你。
逢周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