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日有一位外籍人士,在大嶼山參加三項鐵人賽事時不幸猝死,令人惋惜。運動科學的統計,在三項鐵人賽之中,出現猝死的風險約為10萬分之1.5,較馬拉松長跑的0.8%還要高出一倍。從2000年悉尼奧運起,三項鐵人成為奧運獎牌競技項目。奧運距離的標準賽,包括1.5公里游泳、40公里單車及10公里跑步,所需的能量約2,500至3,000卡路里;運動強度高達最大攝氧量的88%;運動心率平均約為每分鐘175次。所以,參加三項鐵人賽的選手,必須要有充足的訓練。傳統的三項鐵人耐力賽,選手須完成3.8公里游泳、180公里單車及42公里馬拉松跑步,耗時長達8至9小時,對體能的要求更高。參與鐵人賽既要具備強健的體魄,也須要有良好的心理質素。從運動生理學分析,三項鐵人能夠鍛煉出良好的肌力、肌耐力、心肺耐力、協調、速度、爆發力、游泳、單車及跑步的技術等,也是人類挑戰環境的必備條件。鐵人運動選手的身型線條,比起單項長跑或單車選手略為優美,以及上身肌肉的均衡。傳統的單項長跑或單車,對於上身肌肉要求不算高,由於鐵人賽項目包括游泳,而游泳講求上臂和肩膊肌肉的運用,所以混合三個項目有助全身肌肉均衡的發展。文:雷雄德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