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股票基金表現差,又想貼市追求回報,很多人會選擇追蹤指數的MPF指數基金,管理費較一般MPF股票基金略低。不過統計坊間15隻MPF恒指基金,無論長期、中線或短期,都註定跑輸恒指表現,這歸咎基金管理費蠶食表現,即升市時賺少咗,跌市時輸多了。反觀緊貼恒指表現的盈富基金(2800),每年收費只有0.1%,扣除行政費用,12年以來,盈富跑輸恒指1.2%,如強積金每年收1%管理費,便跑輸恒指12%。
指數基金多跑輸 暗藏魔鬼細節
指數基金是被動式基金,投資目標主要是追蹤個別市場或數個市場的指數表現,故此基金經理只須參照指數的成份股比例,而作出相應配置,並不涉及主動分析,故基金經理收取的管理費亦較低。雖然收費較低,惟當中卻含有不少魔鬼細節。
首先,當股市正值牛市時指數向上,供款人當然可從中獲利,但指數基金卻會跑輸大市,原因有三。第一,追蹤指數基金涉及行政及管理費用,另外更要收取包括維持基金、核數和專業費用、補償基金徵費、牌照費及彌償保險費等額外開支,與被追蹤的指數相比,指數基金升幅當然跑輸指數。
第二,在指數有成份股變動時,基金經理會因應成份股變動,而作出相對應的資產配置,以恒生指數為例,買賣股份涉及交易徵費及印花稅等成本,羊毛出自羊身上,成本當然亦由供款人支付,令升市效果進一步縮細。第三,當指數有成份股調動時,基金經理所作出的資產調整,與相關指數的股份調動會有時間差異,故隨時又令供款人錯失黃金機會捕捉升市優勢。
此外,供款人可揀選的追蹤指數基金有限,因積金局有指引,可追蹤的指數相關股份,須在發達國家證券交易所上市。
至於熊市來臨時,指數基金的管理費雖較便宜,但由於強積金指數基金只能買升不能買跌,故供款人所選的基金,亦會受累跌市而蒙受損失之餘,仍要支付管理費予無甚貢獻的基金經理,變相令供款人傷上加傷。
勝在管理費低
當然,指數基金亦有一定好處,由於指數基金屬被動基金,管理費一般較低,而指數基金所追蹤的指數同樣由相關成份股組成,變相可讓供款人以較低成本投資於不同股票市場上,亦適合對市況波動並不敏感的供款人。由於指數基金與股票市場息息相關,所以亦屬中至高風險基金。
市場上越來越多指數追蹤基金,主因不少供款人希望投資於股票市場,卻又不欲參與股票基金支付高昂成本。以銀聯信託旗下的恒指基金為例,基金只投資於盈富基金(2800),基金平均開支比率為1.1%,即每年供款1000元為例,未計升跌收費為11元。
提防強積金「魔鬼」細節
1)不少港股基金投資公司,實際持有海外業務,變相將海外風險帶入
2)旨在緊貼追蹤指數的指數基金,因包含行政及管理費用,故多跑輸指數
3)指數基金與被追蹤指數在轉換成份股上有時差,不能緊貼指數表現
4)指數基金在轉換成份股時,涉及的印花稅等費用均由供款人權益上扣除,損害實際回報
5)名為保證基金,但投資範疇分散在不同股票及債券,故未必能保證回本
6)部份保證基金有鎖定時間限制,倘在限期前轉會將不獲資本或回報率保證
7)選擇保證基金的僱員,倘僱主選擇轉會,僱員亦因而被強逼轉會,隨時亦被逼失去回報的鎖定條件
宏利大劈價搶客 受託人出奇招
由於11月1日起,僱員有權自選自己供款部份的受託人,在流動性隨時增加下,多個受託人均趁勢以不同方式搶客及留客,當中主要招數是減價,有受託人以基金單位回贈應對,亦有受託人推出更多基金選擇,希望以量取勝。
出招最搶眼的是市佔率第二的宏利,不足半個月兩度出招,繼將三隻債券及中華威力基金收費下調0.15至0.25個百分點後,上周四又宣佈按賬戶資產及年資分級,級別越高收費越低,涵蓋旗下84%基金,最高減幅高達0.7個百分點或37%,以紅利單位方式回贈。
至於市場三哥友邦強積金一直宣傳客戶價值主張,於今年5月推出另類減價優惠,若將保留資金由其他供應商轉至友邦,第13個月後將可獲得一次性0.2%的基金管理費回扣並買入基金,力搶保留賬戶及自願性供款客戶。四哥中銀保誠以同樣模式吸客,賬戶累計權益逾100萬元及200萬元的客戶,分別獲0.15%及0.2%回贈。
滙豐攻保留賬戶
市佔率排第五的銀聯信託,推出兩隻低收費的強積金成份基金,分別是BCT大中華股票基金及BCT世界股票基金應市,兩者均為指數基金,今年管理費為0.79%。
強積金龍頭滙豐雖然拒打減價牌,卻另出奇招力搶市場上的保留賬戶(即轉工後未轉受託人的供款戶口),在多個港鐵站設置攤檔,代擁有保留賬戶的供款人整合賬戶至滙豐旗下,並提供不同管理費優惠,最多可獲0.5個百分點減免。
保證基金多搵笨 臨退休先好揀
曾幾何時名叫保本基金,積金局三年前要求將所有保本基金正名為保證基金,主因保本基金並不能保本,可見今日叫保證基金的類別有多搵笨。保證基金提供資本保證、最低回報率保證,包括特別條款,但基金平均開支卻高絕所有基金類別,只適宜接近退休人士揀選。
各保證基金表現迥異,觀乎最近三年表現,滙豐及恒生四隻保證基金包艇,三年升幅只有2.31%,不過每年勁收最貴的2.79%管理費,堪稱保證「輸錢」基金。
平均開支較高
首先,要了解保證基金特性,除上述所提保證外,保證基金主要投資在債券、股票或短期有息貨幣市場工具,即與一般混合資產基金接近,加上所謂保證回報,令保證基金主要特性為「貴」。按積金局公佈數據顯示,保證基金的基金平均開支比率平均數為2.24%,較整個強積金平均數1.73%高近三成,亦遠高於管理費較高的股票基金(1.81%)及混合資產基金(1.91%)。
收費高主因基金提供各類保證回報,保證基金一般附帶保證條件,如持有該基金至指定歲數、符合申索強積金累算權益資格,方可享有有關保證;僱員如選擇把投資從保證基金轉到其他基金,可能因此未能符合某些保證條件而不獲任何保證,有關的累算權益亦可能會以市值價格結算。
值得留意,保證基金不一定能保證回本,以2011年全年為例,保證基金平均錄得0.2%虧損。
如果臨近退休人士,可揀選有硬性保證的保證基金。所謂硬性保證,條款一般較少,多數只需持有基金至計劃財政年度完結,便可享受資本保證,適合退休前鎖定強積金總額的保守人士,例如信安強積金計劃800系列就有提供兩款資本保證基金,基金開支比率分別為1.33%及1.52%。惟最可怕是,倘僱主選擇轉會,供款人同樣要承受「失去保證」的後果。
市民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