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股表現繼續跑贏本地薑,截至上周二(16日)止的一周,H股指數上升4%,大幅跑贏恒指同期的1.3%升幅,港股近月已累積不少升幅加上已升近今年2月高位,港股短線回調壓力升溫,憑重槌港股基金,表現暫時最佳的中原理財已表示,月內或適量減港股持倉,控制風險。另一邊廂,中資股強勢,帶挈東驥及本報投資組MPF模擬組合內的中國基金水漲船高,按上周見報策略調整組合,東驥於上周一(10月15日)以10.383元沽出5871個單位亞太債券基金,套現60957元,並以17.507元買入3482個單位中華威力基金,組合最新持有亞太債券基金及中華威力基金各兩成,另外六成為亞太股票基金。中資股勢好,東驥決定本周將33%亞太股票基金換馬至中華威力基金,目標將兩者調整至各佔整體四成,亞太債券則維持兩成比重。
中國股票升浪全面
本報組合過去數周逐步增持中國股票基金的策略湊效,食正今輪中國股票升浪。上周一以17.6605元全數沽出持有港股基金,及以10.8593元沽出5636個單位港元基金,合共套現125114元,並以9.9717元換入12547個單位中國股票基金,中國股票比重佔整體增至79%,上周追回不少落後。暫會維持此比例不變,若短期大市調整,才考慮進一步加碼中國股票。中資股近期現輪流炒的佳境,先有匯金增持消息掃高內銀股,家電股、電訊設備股、水泥股上周接力炒上,總理溫家寶拍心口表明力保經濟增長達標,資源、鋼鐵、航運等經濟復蘇概念股亦蠢蠢欲動,今輪中資股升浪夠全面。中原理財上周一亦以1.3492元全數沽出23294個單位定息基金,套現31428元,1.0097元買入31126個單位人民幣及港元基金,組合現有約九成港股基金及一成人民幣及港元基金。該行投資組合暫維持不變,但由於港股短期已累積不少升幅,故對其短線看法轉趨審慎。提外話,強積金半自由行實施在即,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受託人?其實,東驥及中原兩專家早在本欄開倉之初,已為大家教路,前者因基金多選擇揀宏利,後者則明言永明股票基金表現佳而選用,本欄模擬倉亦與時並進,下月起三專家每年有一次轉換受託人的機會,認為受託人不合格即Out。
【專家心水】
東驥資產管理(財富管理部)
【最新觀點】‧QE3利好房地產數據,新屋動工按月上升15%,至87.2萬間,勝預期,惟IBM及英特爾等季度業績強差人意‧美國股市領先指數——道瓊斯運輸指數一個月前從新高回軟,一直受制於200日線及持續橫行,是否意味美股在總統大選明朗化後出現較大回調?‧內地第三季GDP增長7.4%,略勝預期,中國經濟硬着陸風險成「過慮了」‧A股表現穩定,國企股跑贏藍籌及美股,料十八大前應沒有太大政策風險,利好中資股及A股
【策略】‧由於國企股A股仍較落後,下跌風險有限,進一步加碼中華威力基金,明日將33%亞太股票基金換馬至中華威力基金‧調整後,亞太股票基金及中華威力基金約佔四成,另外兩成為亞太債券基金‧維持月供4000元中華威力基金
中原理財
【最新觀點】‧西班牙和意大利債息持續下降至4月以來的低位,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為5.5%及4.84%,有助支撐環球股市氣氛‧內地第三季GDP按年增長7.4%,雖然增速低於第二季的7.6%,但總理溫家寶對中國經濟還會進一步企穩的言論,拉動國內市場的信心‧中港股市經歷近期急升後,短線調整風險升溫,對中港股票短線看法轉趨審慎
【策略】‧投資組合續以九成港股基金出擊,一成持人民幣及港元基金‧市場走勢符合預期,投資組合暫維持不變,但由於對中、港股市轉趨審慎,月內或適量減持港股持倉‧每月4000元新供款買港股基金
本報投資組
【最新觀點】‧恒指已升近今年2月高位阻力,短線回吐壓力增加‧中資股表現繼續跑贏大市,內銀股後,家電股、水泥股、基建股及資源股輪流炒,短線仍值看高一線‧市場憧憬西班牙快向歐盟求助,利好歐洲氣氛,但美股踏入業績期,或令市場較為波動‧基金年底前買貨追表現,有利大市
【策略】‧續以中國股票為爭取回報主力‧暫維持八成中國股票基金,兩成港元基金,若市況調整,考慮進一步增持中國股票‧每月新增4000元供款買恒指基金
MPF模擬組合規則:起步資金30萬元,按2012年9月10日基金價格開倉,另每月最後一個交易日以新增供款4000元,組合如有變動,將於刊出翌日以基金收市價買賣,投資方法及限制等同現有MPF制度。專家可轉換受託人,但需時六周,其間組合價值將自動凍結。
小百科:反洗腦齊轉會
最近有財經界人士向筆者表示,即使「半自由行」生效,亦不會轉會,因為轉會期間有六至八周脫離市場,一旦大市大幅波動,恐怕會蝕大本。原來洗腦教育的功效如此強勁,連對財經有一定認識的人亦中招!回想大半年前,積金局已就「半自由行」進行「統戰工作」,反覆灌輸記者,要教育讀者,不要胡亂轉會,因為會有脫離市場風險。若基金表現好、收費低,實在沒必要轉會。但近半基金12年來蝕本,而全港最大受託人滙豐的表現庸碌;銀聯信託BCT強積金保守基金,資產100%港元存款及短期定息證券,竟夠膽收1.17%費用!怕幾星期的風險而留在劣質基金,代價是蝕足一世!反洗腦,不僅在國教,官家講話,最好都係「聽住先」。
積金信箱:調配要靈活增資產回報
讀者柯先生問:保險經紀成日話,到我退休時強積金一定唔夠用,係真的嗎?覆讀者柯先生:先列一些基本數字,截至今年6月,全港強積金結餘為3842.9億元,12年間共賺546.4億元,以257萬強積金用戶計,歷來人均僅賺2.1萬元,至今結餘近15萬元,亦即每年平均結餘為1.25萬元,假設強積金表現不變,大學畢業至65歲退休工作約43年,退休時能取約54萬元。以過去供款及回報情況參考,退休時所得確實不足所需,若希望退休生活更有保障,一是增加供款,二是想辦法提升投資回報。若選擇前者,亦要小心選擇受託人及基金,以免血汗被收費蠶食,到頭來肥了別人。「強積金透視」正是為後者而設,目的透過專家提供的專業意見,為靈活調配組合提供意見,用模擬組合以實戰形式,教大家如何好好利用資產調配提升回報。本報投資組歡迎來信將軍澳工業邨駿盈街8號一樓《蘋果日報》投資版收,亦可電郵至mailto:[email protected]或傳真到2370 3886,我們會安排專家幫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