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病人輪候公立香港眼科醫院白內障手術長達一年半,但設於該院的中大眼科診所,過去三年接收192宗白內障私症手術,部份是內地及澳門人,私症病人更可隨時「打尖」,中大教員亦從中獲近100萬元額外收入。香港醫學會會長謝鴻興批評,在人手不足及公家症病人苦等下,醫管局及中大應停收私症。 記者:陳沛冰
謝鴻興表示,早前曾有最少兩名香港眼科醫院醫生向他反映,不滿該院於白內障手術輪候時間長達約一年半的情況下,仍接收內地人及澳門人在該院做白內障私家症手術。他指,白內障並非急症,公院的資源應用於照顧公家症病人,不應服務非香港居民。他已將有關問題向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梁栢賢反映。
醫管局資料顯示,2010年4月至今年9月眼科醫院共進行15,259宗白內障手術,當中192宗屬私家症,全由中文大學眼科教員負責,其中14宗為非本港居民。
中大三年袋96萬
有公立醫院前眼科醫生表示,私症病人願意付出較昂貴費用,因可選擇由哪位教授做手術,及不需像公家症病人要長時間輪候。曾有醫生以私症病人屬急症為藉口,將正輪候做手術的公家症病人押後,以騰出手術室空檔,私症病人竟能隨時「打尖」做手術,最長一個月內便可做手術。
該醫生又指,中大教員做白內障私症,原因之一是「有錢落袋」。本報曾向中大醫學院查詢教員從白內障私症獲得的收入,但醫學院拒絕提供資料,只表示醫管局會先扣除私症部份收費作經常性開支,餘額交予中大,由大學、中大眼科及負責做手術或診症的教員瓜分。
據悉,現時單是白內障私症手術費需2.48萬元,中大教員可從中獲20%即約5,000元收入,過去三年共獲96萬元,還未計算私症門診等收入。
醫管局表示,醫院會從私症收費獲得其中的25%,過去三年從白內障私症獲得平均每年約50萬元。該局強調,根據眼科醫院紀錄,沒有已預約做手術的公家症病人,因加插私症而被取消手術。該院會安排指定手術節數,讓大學做私症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