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12歲的富仔,外表與一般兒童無分別,但早對入醫院習以為常。他自幼確診血友病,每當跌倒受傷,便要入明愛醫院留醫一周及打凝血針,補充凝血因子保命。富仔直指住院生活苦悶,初期又驚打針抽血,但參與醫院遊戲後,現在可勇敢地說不再怕打針。
富仔媽媽指兒子年幼時很好動,經常跌倒受傷,每月入院數次。富仔指最常在公園玩耍時撞傷或在家跌倒,弄傷膝蓋入院,「以前留醫好驚,會喊,好唔開心,冇人陪好悶,淨係得部電視機」。他現時每年入院次數減至6至7次。
佈置病房減低抗拒
當遊戲師示範模擬抽血遊戲時,富仔樂於做Model。他說,最初也很怕打針抽血,但參加了模擬抽血遊戲後,多了解抽血等程序後,恐懼減少很多,但不表示打針不再痛,「打針唔係唔痛,只係家唔怕痛」。對常出入醫院或要長期住院病童來說,住院生活難耐,富仔每入院便找遊戲師解悶,遊戲室的象棋、大富翁等都是其心水的益智遊戲。
明愛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護士長陳燕玉說,該院也邀請醫院遊戲師粉飾兩個兒科病房的牆身,以森林及海洋為佈置主題,以減低病童對住院的抗拒,隔離病房牆身也畫上船隻佈置,寓意為安全環境。她表示,曾有一名10多歲住院少年,確診思覺失調後須轉院,但少年拒絕及與醫護對峙,經遊戲師介入及提供遊戲治療,包括打鼓等,少年情緒獲舒緩才願意轉院。
《蘋果》記者
兒童入院 家長貼士
1. 多與子女參與醫院遊戲,減輕對醫院的恐懼
2. 向子女灌輸正確訊息,包括患病時要求診或入院治療,不要說謊指是入醫院度假
3. 家長可交更留院,輪流照顧子女
4. 攜帶子女心愛的玩具或圖書入院助解悶
5. 攜帶小朋友常用的毛巾、公仔入院,減低對醫院陌生環境的恐懼
6. 切忌向子女說「打針唔痛」,應講解打針的過程,也可形容痛楚似蚊叮
資料來源:智樂高級醫院遊戲師江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