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幾年,內地凡有任何群眾集體抗爭事件,官方媒體都會用上固定的一套報道方式:不明真相的群眾,在一小撮別有用心的人的煽動之下,肆意破壞社會和諧,造成惡劣影響……。後來,這個所謂「一小撮別有用心的人」的理論由於被官方使用得太多,結果引來網民的不斷恥笑,如今已經不大會在內地媒體上出現。然而,日前特首梁振英於新一屆立法會首次發言中說道,將中港關係高度政治化,雖然只屬少數人的行為及言論,也不能掉以輕心。這不正是「一小撮別有用心的人」論的翻版嗎?梁班子自上任以來,對民意的後知後覺一直為人詬病。譬如在反對國民教育科風波中,直到數萬市民一連多日集會抗議,政府才明白事態的嚴重。特首對許多港人的意見都尚且如此掉以輕心,現在卻宣稱對少數人意見不能「掉以輕心」,豈非咄咄怪事?把不喜歡的聲音歸結為「少數人」或者「一小撮」,加以標籤、貶低及痛斥,實際上蘊含了階級鬥爭的傾向:把市民分為多數人與少數人,再把「少數人」渲染為破壞安寧、擾亂和諧的反動分子,把「多數人」標榜為愛國愛港、和平理性的進步分子。經由這種妖魔化與高尚化的語言魔術,當權者成功在公民社會中創造敵我矛盾並且能夠借刀殺人。看看那些在《城市論壇》中對學民思潮成員以粗言穢語進行漫罵的群眾,就能夠看到自詡為「多數人」的進步人士對「少數人」的暴政。梁特首說對「少數人」不能掉以輕心,而筆者則認為,對於他這種少數人的說法,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利奧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