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貧富懸殊日益嚴重,除了蝗蟲,就數窮人充斥。這國際大都會最新調查報告,去年本港貧窮人口為115.1萬,貧窮率17.1%,已較前年為少──這樣說,好像民生已得改善,而且部份人富起來了,是個「喜訊」?
但我們只發覺街頭撿紙皮撿垃圾的老人愈來愈多,佝僂駝背的更多。
這個「窮」字的組成,是在一個洞穴中躬着身子,可見委屈和苦撐,天天低首彎腰,否則碰到,長此以往,頭是抬不起的了。而它的簡體字則為「」,在一個洞穴中,拼盡力氣換取微薄工資餬口,吃苦耐勞,亦不出頭。古今造字者的共鳴。
從前還有同胞誤會了,「隨着陽光不受凍,跟着黨走不受窮」,如今都通悟了,窮的仍然一窮二白,抖起來的全是地富反壞右,高幹領導都同他們握手親善巴結,大地主乃各城隱形皇帝。
所有「穴」部的字都委屈卑微:空、窄、穽、窒、窘、窟、窩、窪、窺、竄、竊……要脫貧出洞撇蝸居,首先就得把「穴」去掉,談何容易?
惟有健康吧,窮人無病抵半富──看拾荒老婆婆,一個比一個硬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