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得只剩下錢」,這句話,曾經很潮。四年前,台灣媒體報道台灣前總統陳水扁的兒子陳致中,將心靈書籍《窮得只剩下錢》送給當時被收押在看守所的父親。這何其諷刺,這本書和這句話也因此突然在台灣走紅。若「窮得只剩下錢」是一個層次,在香港,倒還有另一個層次,那叫「窮得只剩下人民幣」。處於這個層次的人,越來越多,他們為了追求人民幣,可以犧牲任何價值。譬如說,有些人為了支持國民教育,不理洗腦教育能洗走獨立思考,卻說國民教育有助孩子將來搵工。在人民幣和獨立思考面前,他們選擇了人民幣。
家長希望孩子學簡體字
又例如,早些年前,小朋友學繁體字(或稱正體字)是那麼理所當然。即使父母送孩子入讀國際學校,也是因為其教育方法,對於國際學校中文堂以簡體字授課,一般是無奈接受。但現時強國在前,人們心態逆轉。開始有家長在網上討論,到底應該讓孩子學繁體字或簡體字,他們心儀國際學校的原因之一,居然是可以「一併」學習簡體字。竟然又有學者認為,學簡體字既「本小利大」,也屬必要,不懂簡體字就等如文盲,沒有競爭力。回想日本經濟強勁的那些年,同學踴躍報讀日文班,很多日本遊客來港消費,當時,懂日文絕對有助升職加薪,但不懂日文也一樣憑才華努力而獨當一面。最重要的是,我們從未想過捨中文而取日文;即使英語一直幾乎是全球通用語言,我們也不曾用英文來取代中文。文字是我們的根。香港和台灣是僅有保存和使用繁體字的地區,我們應該很驕傲,總不明白為甚麼有些人會認為懂簡體比懂繁體重要。人民幣不是唯一價值,還有很多價值令我們感到富有。我只希望,香港永遠不會淪落到「窮得只剩下人民幣」。作者蘇菲,有小型飛機師牌的媽媽,拒做直升機家長,讓孩子翱翔。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逢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