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魚行國教科開課學生直言難明

鮮魚行國教科開課學生直言難明

【本報訊】全城反國教聲音不絕,鮮魚行學校仍堅持開科。昨日是該校國民教育科首天開課,高小課程以奧運會選手奪金後升國旗,以及南丫島海難後本港下半旗等為例子,引導學生討論對國旗的看法。有觀課家長力撐教學內容沒有洗腦,學生則稱大部份內容與常識科相似,但未能掌握多角度分析的技巧,直言「有啲難明」。鮮魚行學校學生昨日首次上國民教育課,記者獲安排到6A班觀課。老師先播放影片,提及運動員於奧運會上奪金、南丫島海難後下半旗,以及保釣人士於釣魚台插國旗等多個升國旗場景,帶出「國旗本身係中性,視乎你點睇佢」。老師其後引導學生從正面、批判、情緒反應等角度分享對國旗看法,但沒有作評價。有學生表示看到國旗感高興,亦有學生藉機反問「點解回歸要慶祝?」

指內容與常識科相似

學生課後反應不一,胡偉俊同學感到迷茫,因未能掌握分析技巧,「有啲難明,淨係知講咗啲例子」。馬恩基同學則指國教科內容與常識科相似,「學過晒,常識都有講中國有好有唔好」。家長黃麗嫦特意前來觀課,課後稱感到放心,「多角度討論唔會洗腦」。她指校方不將六四事件及李旺陽事件等納入課程無問題,「小學生真係太細個,聽咗都係水過鴨背」。面對一片反對聲音,一直企硬開科的鮮魚行校長坦言有壓力,更曾懷疑過自己的決定,「但我一直反思,覺得做法正確,就堅持去做」。他強調「國民教育科唔係洗腦教育」,老師有使命感教學生「成為美麗嘅中國人」。據課程大綱,小一至小三課程主要為公民教育,小四至小六則較多提及中國國情。學生需於學期末遞交報告,表達從國教科學到甚麼。梁紀昌稱,假如學生的看法有偏頗,會加以引導,「如果學生話覺得升國旗好笑,就唔係咁好,會同佢講番應該尊重國旗」。國民教育官校校友關注組聯盟昨去信教育局局長吳克儉,要求局方承諾不在官校強推國民教育科。聯盟指教育局前年仗着「作為辦學團體的決定權」,勒令英皇書院縮班,前車可鑑,憂慮官校沒有反對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