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魚數量已經響起警鐘,希望救得一條得一條,釣到都盡量放生!」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高級項目主任(鯊魚)曾翠芝呼籲釣友,別在發現鯊魚群後刻意到該處海域獵鯊。她說香港海域較少發現青鯊,「可能咁啱喺度繁殖,係過客,最好唔好騷擾佢哋」。
馬爾代夫已禁止捕鯊
曾翠芝解釋,鯊魚在海洋生態扮演重要角色,因牠在食物鏈最頂層,假如數量急劇減少,生態肯定失衡,「作為最高捕獵者,食魚仔或者食海洋上嘅海鳥,一層層落去」。假如沒有天敵,中小型魚類數量便會暴增,海洋生態肯定失衡。不僅如此,鯊魚更是海洋的清道伕,會捕食海洋腐屍,「令海洋冇咁容易有病菌,角色係舉足輕重」。不過,由於鯊魚的鰭部可製成價值極高的魚翅,各地漁民瘋狂獵殺,而並非瀕危的青鯊,更是漁民獵鰭對象。「香港處理全球魚翅貿易高達五成,所以希望我哋停止食魚翅,救得一條得一條。」她說哥斯達黎加已禁食魚翅,而馬爾代夫也禁止捕鯊,希望其他國家陸續跟隨。《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