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屯門醫院發生懷疑致命醫療事故。該院疑確診病人有突發性心臟病後疏忽治理,直至病人凌晨病發時,又因護士人手不足而延誤搶救病人,令病人入院短短四天死亡。心臟科專科醫生表示,若病人有突發性心臟病,應24小時內接受進一步檢查,有需要時做通波仔手術。 記者:陳沛冰
林先生表示,74歲的父親除有哮喘外,沒有其他大病。上周六父親因頭暈及心口痛,到屯門醫院(圖)急症室求醫及留院治理,首兩天父親情況良好。本周一醫生指父親血壓低,心臟酵素偏高,為他注射薄血針,醫生指若未來數天情況穩定便可出院。
家人抵達已奄奄一息
本周二晚上父親致電家人閒談才就寢,但周三(17日)凌晨家人突接獲屯院來電,指父親病情惡化,着家人立即到醫院,眾人抵達醫院時,見父親垂危奄奄一息,凌晨3時許死亡。
林先生認為醫院忽視父親病情,他曾向父親對面病床的病人查詢,才知父親周三凌晨病發時曾呼叫10多秒,「連對面床病人都嘈醒」,十多分鐘後才有護士現身急救。
林先生表示,院方指父親可能死於突發性心臟病,並承認當晚病房有50名病人,只有4名護士,病房內另一名病人垂危需要護士多次急救。他質疑因護士人手不足,令父親延誤失救致死,「好似自己送阿爸入嚟死」。
事件交由死因庭處理
屯院發言人表示,醫生檢查顯示,林先生有心臟酵素升高及心電圖呈病變,確診患心臟病,曾處方通血管藥。根據紀錄,林先生離世當晚沒有呼叫或按鐘求助,護士凌晨2時許巡房時,發現他出現氣促及呼吸困難,立即召喚醫生急救。事件已交死因庭處理,院方會配合調查。
有心臟科專科醫生表示,病人心臟酵素偏高及獲注射薄血針,顯示當時已有心肌梗塞,屬突發性心臟病發的一種。若病人並非十分危急,可先注射薄血針穩住病情,但應在24小時內進行心導管檢查。一般情況下會顯示病人血管阻塞,要做通波仔手術。
衞生服務界立法會議員李國麟表示,多年來公立醫院病房夜更護士只有兩人,即使人手不足,若同一時間有多名病人呼救,「應該有人去睇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