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雲端:停不了的丁屋 - 丘亦生

金融雲端:停不了的丁屋 - 丘亦生

政府前日公佈了空置官地,留作公私型住宅發展的地皮,大縮水程度驚人。最初政府指香港有2100公頃住宅用地土儲,後來又指扣除丁屋後,公私型住宅地皮跌至900餘公頃。今次再扣除道路及通道、人造斜坡等,政府首次披露留作公私型住宅發展土地僅391公頃。縮水的還不只公私型住宅土地。時任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今年初在立法會交代,可興建丁屋的土地有1620公頃,但現任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在9月新界東北諮詢會交代,就已經不見了400公頃,丁屋用地縮至1200公頃。今次扣除了人造斜坡、道路及通道後,又縮至933公頃。政府公佈的土地數字,越縮越細,是否牽涉政治考量,為新界東北發展製作憑據,強化市場土地不敷應用的印象?我不能確定,但我留意到政府披露的空置地皮面積,罕有披露了閒置官地的面積及用途。主要用來興建丁屋的鄉村式發展,竟然佔地933的公頃,佔住宅用土地儲備約七成;丁屋地皮同時佔去政府閒置用地皮四成,佔比最高,背後的土地矛盾,顯而易見。

無底深潭 港人變相補貼

但局方卻沒有預計逾900公頃土地可以提供多少丁屋單位,我嘗試粗略估算一下。根據丁屋政策,凡享有丁權的新界原居民男丁,可興建最高三層、面積不超過700方呎的丁屋。翻查政府今年初回答立法會的紀錄,過去五年城規會處理595間丁屋,涉及8.9公頃的土地,以此換算,每間丁屋連周邊面積大約佔用1700方呎的土地。假設未來每間丁屋佔地同樣是1700方呎,現時政府規劃的數字933公頃土地,大概足以應付5.8萬間丁屋,要應付現時積壓的逾萬個申請,綽綽有餘;但過去不少報道提到,鄉議局預計合資格申請丁屋的人數達24萬人。要滿足全部丁權,應付的土地達3791公頃,相等於200個維園的面積。比政府前日交代官方可用作發展的土儲2347公頃,還要多1400公頃!

陳茂波早前在新界東北諮詢會作出交代,丁屋用地竟然大幅縮水。

政府拖字訣 冇勇氣解決

毋庸置疑,以上只是粗略的估計,但足以反映丁屋猶如無底深潭,牽制香港土地政策。丁屋政策本身牽涉男女不平等,原居民與非原居民間不平等問題,原居民可用優惠地價購地、或免補地價在私人農地轉換土地用途。每多一間丁屋,庫房便少了一筆收入,原居民興建丁屋,變相全港市民補貼。政府對於丁屋一直採取拖字訣。在曾蔭權年代,政府向立法會提交文件建議放寬丁屋不准高於三層的限制,甚至建議在沙田及元朗試驗興建20至30層高的丁屋,解決積壓的申請個案,但計劃後來又胎死腹中。歷屆政府當丁屋問題是老虎屁股摸不得。林鄭月娥在就任政務司司長之前,接受報章專訪,罕有提出在回歸50年後、即2047年終結丁權,所有2029年後出生的原居民不再擁有丁權。惟林鄭後來極速為言論降溫,指這是引述「其他非正式場合某些人士」的建議。看來林鄭的取態,只是測試水溫,未必有勇氣去解決問題。去年AO考試,出了一道考題,形容一城市內的女性享有丁權,十萬個女性正等候丁屋申請,AO考生被問及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下處理問題。我期待梁振英給一個答案。丘亦生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