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團體促監管醫療美容

36團體促監管醫療美容

【本報訊】DR醫學美容集團毒針奪命案引發全港關注,醫學界及美容界同聲要求當局界定美容及醫學的界線。有醫學組織建議政府考慮引入三級制,按照療程風險及複雜程度分級,最複雜只可由專家施行。美容業界批評醫療機構假借美容為名,從事醫療程序,對美容業界做成負面影響,要求加入當局成立的督導委員會中。
香港醫學組織聯會昨日公佈36個醫學團體的聯署,要求當局規管與美容業有關的程序,在美容業務及醫學美容間定立界線,詳細列明只許註冊醫生進行的醫療程序,並定期監察美容中心及廣告。該組織又要求當局規管未有實證的醫療美容程序,若治療過程涉及血製品,應要進行最高級別的感染控制。

醫療程序可分級制

會長勞思傑指,新加坡監管當局按風險及複雜程度把醫療程序分成不同級數,美容師可以從事最簡單的程序,最高等級的程序則只可由專科醫生施行。他呼籲同業緊遵專業操守,以病人福祉為依歸。
香港整容外科及醫學美容醫學會秘書長應純原認為,現時巿場亂象的根源是醫生賣廣告的規限過於嚴厲;他解釋,在美國,醫學美容廣告只限以醫生名義作出,由醫生負上最終責任,醫生亦不能受僱於美容機構,以免影響專業自主。
美容業界今日亦在報章刊登廣告,批評「DR醫學美容集團」施行的療程超越美容範疇,他們要求當局界定何謂醫療範疇,以防止醫療機構假借美容業者之名,從事醫療護理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