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貧窮 - 林夕

舌尖上的貧窮 - 林夕

社聯搞了個「貧窮飯局」,宴請立會議員,吃四餸一湯。報上寫得重手,說餸菜都由菜市場收回的蔬菜煮成。其實賣剩的菜不代表不好吃,濃墨重彩的說法,是試吃剩菜殘羹的貧苦滋味;平常心看,那不過是一頓家常素宴,莫說本身就愛吃素的,吃葷吃膩了吃撐了,來這樣一餐淡口味的,說不定還覺得平素哪得幾回嚐,要讓貴人出身那批議員,感受舌尖上的貧窮滋味,就此被打動出心出力滅貧,恐怕會適得其反。果然,報又載,一眾議員個個吃得津津有味,其中商界巨子之后更連給五個讚。這富貴議員也真太不懂人情世故了吧,人家請你來體驗行無車吃無魚之苦 ,那些茄子油麥菜再好吃,也不能樂極忘形,畢竟名為貧窮飯局, 你卻像上了電視台飲食節目,評為一流菜式,難道是來攪局的?不過這戲也的確難交。吃得流口水固然不對,可過分強調這菜不是人吃的,窮人吃茄子地瓜葉豆腐多難過喔,嗚嗚嗚,也未免太矯情了,既傷人自尊,也自損形象。那只好怪社聯菜式設計有問題了,要弄就要弄一頓樹皮燜草根,才真能讓人吃憋吃個夠。不然,就搞它一整個月,看誰還說鹹魚白菜也好好味。其實這種貧窮體驗,最後只能變成為富貴人而設的公關活動,以最便宜代價就取得知民間疾苦的政治資本。籠屋劏房也好,清茶淡飯也罷,幾餐幾宿,只要有個服刑期在心中倒數,都可以當作新鮮有趣特殊的體驗。甚麼叫絕望,就是不知苦日子過到哪裏是個頭,黑暗最可怕也在於看不到前面有光。甚麼窮富翁大作戰,其實也像打電動遊戲般虛妄,想打動他們的同情心,請窮人現身說法就夠了,不必煞有介事指望他們就此感同身受。逢星期五、六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