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公開市場本周轉為淨回籠,逾22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規模創下年內單周次高,但這僅是在流動性向寬,資金需求減弱背景下,逆回購(即各市場注資)大量到期所導致的被動回收,並不意味着政策方向的轉變。
幣策「以靜制動」
業內人士指出,人民幣走升可能導致的外滙佔款增加等因素,支撐未來資金面,加上近期公佈的多項資料,顯示第四季度中國經濟很可能企穩回升,貨幣政策「以靜制動」或仍是上選。人行昨日招標的200億元七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持平於3.35%;同時進行的100億元14天期操作,利率亦持穩在3.45%,加上本周二進行的總額760億元七天及28天期逆回購操作,本周淨回籠規模達2210億元。據路透統計,今年單周淨回籠的高點出現在春節後一周(1月30日至2月3日),規模為3510億元。就人行昨日逆回購總規模300億元,較上周減半。宏源證券債券研究主管何一峰指,本周大規模淨回籠被動性質或更多,人行昨日逆回購金額不多,與市場需求有關。興業銀行債券分析師郭草敏也認為,人行逆回購操作本意即為平滑短期資金分佈,操作減量並實現大規模淨回籠,不代表政策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