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鏈球菌奪新生嬰命<br> 政府撥千萬 為孕婦檢驗

乙型鏈球菌奪新生嬰命
政府撥千萬 為孕婦檢驗

【本報訊】乙型鏈球菌常見於腸道、女性陰道,一般不會致病,惟孕婦一旦帶菌,可增加死胎或新生嬰兒中招風險。威爾斯親王醫院去年約有30名新生嬰兒從母體感染該菌,約三至4四人因嚴重併發症死亡。醫院管理局數字顯示,新生嬰兒感染後出現嚴重併發症及死亡率高達5至10%,政府今年已撥款逾千萬,推行孕婦檢驗乙型鏈球菌普查計劃。 記者:梁麗兒

中文大學兒科學系副教授林鴻生表示,因乙型鏈球菌可存在於陰道,當帶菌孕婦進行自然分娩,胎兒生產時,便有機會經過陰道而中招。過往也曾有罕見情況,為細菌經陰道走入胎盤,令胎兒受感染,造成胎死腹中。
新生嬰兒感染乙型鏈球菌,器官會迅速受襲擊,造成入侵性感染,並在短短數小時內病發,甚至一出世就會出現心跳和呼吸加快、面色帶灰、發燒或抽筋等症狀,須即時治療。威院去年約有30名新生嬰兒受感染,其中十多名因細菌入血或上腦,致敗血症、腦膜炎,當中有三至四名死亡。另外,估計同時有十多名因該菌致肺炎,礙於難為新生嬰兒抽驗肺部樣本,故未能確定。
今年該院也有一名新生嬰兒因乙型鏈球菌入血而死亡。林續稱,該院每年受感染嬰兒數目相約,平均有一人死亡,但去年死亡個案較多。醫管局分析嬰兒中招後,出現嚴重發病及死亡率介乎5%至10%。

可致腦部永久受損

他警告,嬰兒感染後果可大可小,曾有嬰兒併發腦膜炎導致腦部永久受損,影響智力發展。故篩查孕婦是否帶菌極為重要。
政府一向的產檢計劃不包括乙型鏈球菌的檢驗,孕婦須自行到私家診所檢驗,若證實帶菌需接受抗生素療程。當孕婦臨盆陣痛期間,醫護會為曾帶菌的孕婦每六小時注射抗生素一次,直至生產後,預防嬰兒中招。
為減低嬰兒感染該菌的併發或死亡風險,醫院管理局聯同衞生署合作,今年起已在公院或健康院,為懷孕第35至37周的本地孕婦,檢驗有否乙型鏈球菌,及早提供抗生素治療。篩查計劃開支為1,300萬元,預計每年約有四萬名孕婦受惠。

話你知:或毫無症狀或致分泌異常

婦女帶有乙型鏈球菌可毫無症狀。但也有病人因該菌引致下體痕癢及分泌異常,甚至入侵尿道引致小便刺痛、發燒等尿道炎症狀,患者須即時求醫。
醫院管理局發言人指出,乙型鏈球菌為一種常見寄存在人類腸道、泌尿和生殖系統的細菌。資料顯示,約10%至30%懷孕婦女的陰道或直腸拭子樣本中可找到此細菌。但並非所有帶菌的孕婦也會將病菌傳給胎兒。以公立醫院的數據為例,約每100至200名帶菌孕婦中,大概有一名嬰兒會受到感染。在04至06年期間,公院每年有介乎25至38名初生嬰兒,從母體感染乙型鏈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