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紅高粱系列」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莫言曾說,只有站在家鄉的平靜土地上,創作才有感覺,然而莫言獲獎後,家鄉不再平靜。山東高密政府決定大手投資6.7億元(人民幣.下同)弘揚紅高粱文化。為要種出萬畝紅高粱,當地官員說「賠本也要種」。
因收益少,高密的農民早已再不種紅高粱了。現在當地官員為要炒起「莫言熱」,先擲1,000萬向當地農民買地,實現萬畝高粱拔地而起的大計。面對錢從哪裏來的質疑,當地管委會主任范琿毫不猶豫地說,「賠本也要種」。 這個耗資6.7億元的三年投資項目,還包括莫言舊居周圍的莫言文化體驗區,紅高粱文化休閑區,紅高粱影視作品展示區,膠河沿岸景觀帶,以及鄉村度假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整修舊居 打造景點
管委會還提出50萬元整修莫言舊居,又派專家到莫家研究旅遊路線。至於如何勸說莫言的父親同意修繕舊居?管委會主任很有信心道:「兒子已經不是你的兒子,屋子也不是你的屋子了」言下之意,莫言成了社會公共資源,「你不同意不一定管用」。當地官員之所以肯一擲之金,皆因有源源不絕的「莫言迷」來「朝聖」;正如當地詩人李丹平說,高密再也不是以前的高密了。莫言家的院子種了一行胡蘿蔔,被遊客踩得七倒八歪。有遊客挖出一根蘿蔔,向村民展示,「莫言家的蘿蔔,莫言家的蘿蔔啊!」有媽媽跟女兒說,把地上的山藥豆煮了吃,明年也拿諾貝爾獎。當地的士司機能迅速背出莫言家的門牌號碼;高密酒桌上有了一條新規矩,第一杯酒,肯定是「先為莫言老師獲獎乾一杯」;當地人以前出門不好意思說來自高密的,「以後大大方方,腰桿挺直了,俺(我)是高密的」;新華書店中莫言的小說專櫃早就清空,以前寂寂無聞的雜誌,因為有莫言的照片亦被放在書架當眼處。沒有山水的高密成了當地旅行社的金元寶,以後介紹高密就是青島的後花園,宣傳青島反要說成「緊靠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故鄉」。《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