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人平均每日有七成時間逗留在辦公室、家居等室內環境,但木製產品、傢俬會釋出甲醛、甲苯等有害物質,輕則會令人疲倦、頭暈,長期吸入甚至會致癌。城市大學學者研發一種嶄新的空氣淨化技術,可消除室內92%污染物,較一般空氣淨化器只能消除50%污染物為高,甚至可將污染物化解為無害的水和二氧化碳,最快兩年後推出市場。 記者:譚靜雯
城大系統工程及工程管理學系講師許冠山博士指,室內環境有100多種化合物可歸類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常見的包括可能致癌的甲醛、可嚴重損害腦部的甲苯。他稱,現時市面上出售的空氣淨化器一般使用過濾網或活性碳的吸附劑作濾芯,收集空氣中的污染物、微粒及細菌等,但吸附劑容量有限需經常更換,甚至部份有害物質會重新釋回空氣中,「坊間有啲空氣淨化器聲稱可消除高達99%污染物,但實際可能得50%」。
許冠山與研究團隊在2008年開始研發全新的空氣淨化技術,發現只要在一般空氣淨化器的濾芯加入催化劑,如氧化銅、氧化鈷及氧化錳,並配合臭氧產生器,兩者接觸下會產生化學反應,令污染物化解成無害的水和二氧化碳,過程稱為「臭氧催化氧化」。他又指,新技術成本低,且效能更高,「用呢啲方法唔使成日換濾芯,(空氣淨化機)壽命可以延長兩年,更環保,而且臭氧產生器只需要四至五元,成本唔高。」
最快兩年推出市場
許冠山博士的研究團隊現已研發出的全新空氣淨化器,實驗後證實可以消除空氣中92%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其中65%由「臭氧催化氧化」技術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而淨化器還附有感應器,可根據空氣中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濃度的高低,而相應將淨化器開動或關閉,以節省能源。
他稱,已向美國將技術申請專利,希望最快兩、三年後可將新技術或產品推出市場發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