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威夷的歐胡島四面環海,圍繞着島外圍的,大部份都是沙灘。這讓筆者有一個疑問,夏威夷的沙灘,究竟是屬於誰人管理的?幸得當地友人指點迷津,原來夏威夷州政府不容許沙灘私有化,堅持任何人都應該有權利享用沙灘這樣的公共空間,於是將所有沙灘收歸州政府管有。
私人企業的對策於是應運而生。不少酒店都建於沙灘旁邊,讓住客有更多機會享用沙灘。有州政府負責埋單打理沙灘,酒店可謂坐享其成。州政府早料有此一着,於一九九九年開始對酒店徵收短暫佔用稅,用以幫補打理沙灘的成本。酒店面對上漲的成本,當然第一時間將稅項轉嫁於外地旅客身上,於是旅客變相為當地居民的沙灘埋單。
翻查夏威夷旅遊局的數字,直至一○年,歐胡島常住人口不足一百萬,但旅客卻有七百萬。旅客的到訪令歐胡島的沙灘使用量增加七倍有多,佔用當地居民公共空間;夏威夷政府針對旅客收稅補貼本地居民福利,乃是德政。這讓我想起,香港人口也有七百萬,每年旅客數字高達四千一百萬人,卻從未聽過香港政府對旅客徵稅補貼香港市民福利。
這在某程度反映了特區政府的施政方針:香港銳意打造成為亞洲的購物天堂;大型零售品牌受惠於低稅率,各地慕名而來的旅客源源不絕,讓大商家賺個滿堂紅。公共空間如星光大道、各區地鐵站等,不是堆滿旅遊巴,便是成為水貨客的散貨場。當然,政府對此等現象卻是空口講白話,從無實際行動保障市民福利。無它,因為政府從來都只是在滿足各大商家和訪客(特別是內地客)的需求。
看到政府的服務對象逐漸與市民脫鈎,便不難明白為甚麼「英」治百日,政府民望會每下愈況。在前任特首的管治下,除了小部份既得利益者的錢越賺越多外,大多市民生活艱難;對內地遊客的投訴與日俱增,也反映了本土市民的利益受到忽視;深層次矛盾未除,振英上台後,「西環治港」的指控更是有增無減。
香港人豈有如斯愚昧?西環治港,必定加速中港融合;內地旅客來港的目的更加多元化,只會繼續分薄本來屬於本地居民的資源。光復上水、新界東北發展等事上已經證明無人肯相信政府真的以民為本。香港政府如要擺脫低民望,如非仿效夏威夷般推行惠及本地市民的德政,便只有將廣大旅客的讚美聲音也納入民調範圍了。
陳宗堯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