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所醫:<br> 慢性病長者藥物與失禁管理

老友所醫:
慢性病長者藥物與失禁管理

隨着年紀增長,公公婆婆患上各種慢性疾病機率增加,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與各類心血管疾病等,這些疾病本身,與部份用於治療這幾類疾病的藥物,都有機會影響患者的泌尿或消化系統機能,導致大小便失禁的情況,需由醫生作出藥物調校,在控制病情及減低失禁問題之間,取得平衡。
舉例,早前一名患長期高血壓的82歲婆婆,持續出現壓力性失禁,每次咳嗽、噴嚏、大笑均會有少量小便滲出,成因是尿道出口鬆弛,在家人陪同下向老人科醫生求助。醫生發現婆婆正服用的調節血壓藥物,增加了她出現小便失禁的風險,當中包括利尿劑(可增加尿量)、血管緊張素轉化酵抑制藥(三至四成服用者會咳嗽)、甲型腎上腺受體阻斷劑(會放鬆尿道出口肌肉);醫生遂作出藥物調校,其後病人的咳嗽停止,失禁亦明顯改善。
另有一名76歲患糖尿病的伯伯,其病情控制不佳,亦拒絕接受胰島素注射。他服用多種高劑量口服降血糖藥,包括可引致腹瀉的「甲福明」及增加腸氣、令屁量增多的甲型葡萄糖甘酶抑制劑,結果他出現大便失禁,常有大量稀爛大便,也阻擋不到急切便意,大便常隨排屁時排出。伯伯經醫生勸說後,同意接受胰島素注射,減少口服降血糖藥劑量,大便失禁也痊癒。
學會網址︰ http://www.hkgerisoc.org
撰文:老人科醫學會老人科專科醫生湯秉忠
隔周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