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心假期:學踢波 - 方栢翹

方心假期:學踢波 - 方栢翹

上周國際賽,比較清閒,上周六終於有空與太太、囝囝到郊外逛逛。在草地上與囝囝跑跳碰,卻很奇怪:當同齡的小朋友都愛追着皮球奔跑怒射,快兩歲半的小兒對拋過來的足球,卻總是──避!家父叫我別擔心,說我也是長大了才愛上足球;但按目前觀察,囝囝很大可能唔似老竇,鍾意彈琴畫畫多啲!做老竇當然想囝囝興趣似自己,假若囝囝遲些真的愛上足球,真不知他的足球世界已變成甚麼樣子了。現在小朋友已經不是「去」踢波,而只會「學」踢波,家長只容許孩子到足球學校「接受訓練」,到街場「跟隊」像已成了80後的集體回憶。有人說現今香港足球風氣與數十年前相距甚遠,但矛盾的是,近年本港的足球學校卻如雨後春筍。車仔、紅魔、兵工廠、傑志足球學校比比皆是,在軟綿綿的仿真草地,穿上「三間」或「一剔」名牌球鞋,隨時還有山度士、梁能仁、譚兆偉這些昔日香港名將親自督師。細路踢波有如此五星級待遇,無他,矜貴嘛!數十年前,莫說球場,屋村一塊空地,一個西瓜波,4個汽水罐,已是眾人的「足球學校」。現在的小朋友大概想像不到,穿着一對「白飯魚」怎可踢波?卻是這樣的環境,孕育出香港一代最出色的球星。不是說那個年代人不矜貴,只是在沒有電子遊戲、寬頻上網、收費電視、卡拉OK的年代,踢球的小孩都較專注、刻苦;現在講踢波?興趣嚟咋喎老友!方柏翹now足球評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