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再由博弈理論(game theory)經濟學家摘殊榮,兩位得主都是來自美國,分別是沙普利(Lloyd Shapley)和羅思(Alvin Roth)。兩人將博弈理論應用到資源分配和市場活動分析上,沙普利以男女婚姻配對為分析基礎找出穩定分配的方法;羅思則將沙氏的分配方法,應用到醫院招生、器官移植上,令經濟和市場活動變得更有效。
經濟和市場活動,都涉及配對,勞工市場配對求職者和僱主,婚姻市場配對單身男女,如何配對到令各方滿意,是經濟學家一個致力解答的問題。瑞典皇家科學院昨天(周一)宣佈沙普理和羅思之所以得獎,正因為兩人將博弈理論應用,在「穩定分配理論和市場設計實踐」方面的貢獻,當中沙普利提供了基本理論,羅思做實證研究和實際設計,兩人結合起來,改善了很多市場的表現。
研究達致「穩定分配」
傳統經濟分析一直尋求以價格機制令供求平衡,但其實很多配對市場都不能明顯用價格分配資源,像不少公立學校不收學費,器官移植因道德考量嚴禁金錢交易,這些活動都難用傳統經濟分析。博弈論分析有不同目標和條件的各方人士,在既定遊戲規則下如何行動,理論基礎正好為非價格的經濟和市場活動派上用場。
沙普利研究中關注的焦點,是配對分配機制如何能達致「穩定分配」(stable allocation),即配對有結果後,各方都認為是最好結果。1962年,他與現已離世的蓋爾(David Gale)作一番抽象分析,以婚姻配對為具體例子。
假設要配對十男十女,「穩定分配」就是十對男女婚姻長久,不會離婚再配對。兩人分析出一個有效方法是「遞延接受」(deferred acceptance),像由各男士向最心儀女子求婚,各女不馬上答覆,收齊求婚要求才決定答應誰,眾被拒男子跟着向第二最心儀女子求婚,如此類推,直至人人有份。兩人計出這樣可達成穩定分配,這配對方法亦叫「蓋爾─沙普利法」。
羅思於1980年代把沙普利的見解用於醫院收見習醫生的分析。美國1940年代各醫院為爭新畢業醫生,鬥早招收見習醫生,甚至在醫科生畢業前幾年連專科都未定已收人,造成很多錯配,50年代改行中央結算式全國配對制度,少了很多問題。羅思指全國配對制度成功,是因為配對方法接近蓋爾─沙普利法,並印證此法有用。
有助腎臟移植配對
後來由於女醫科生增加,多了成雙成對新醫生想入同區醫院,又不滿配對制度對院方有利,羅思1995年獲邀設計新配對法,他將由院方「提親」改為由醫生「提親」,並加入考慮成雙男女醫生的要求,改善了制度。
羅思也改善了紐約市公立高中招生程序,過去由學生填寫五個選擇,再交高中決定收甚麼學生,收生三輪後沒着落的學生交由中央分配,多達3萬學生因而被分配到沒選過的高中。羅思2003年提出改用學生「提親」的蓋爾─沙普利法,將被分配到沒選過學校的數字減九成。沙普利對腎臟移植配對的研究,亦用於美國多州。
沙普利和羅思的這些貢獻,跟近年水深火熱的金融危機和財政問題沾不上邊,但經濟學獎評審團主席克魯塞爾否認今年頒獎迴避熱門經濟爭議,只是巧合。
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諾貝爾獎網站
今屆諾貝爾獎得主 全部名單
醫學獎得主:
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英國科學家格登(John Gurdon)
表揚他們對幹細胞研究奠定里程碑
物理學獎得主:
法國科學家阿羅什(Serge Haroche)和美國科學家瓦因蘭(David Wineland)
表揚兩人在量子物理學上的研究打開量子電腦大門
化學獎得主:
美國科學家萊夫科維茨(Robert Lefkowitz)和科比爾卡(Brian Kobilka)
表揚兩人對G蛋白偶聯受體的研究
文學獎得主:
中國作家莫言
表揚他把迷幻的寫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和當代時事熔於一爐
和平獎得主:
歐盟(European Union)
表揚歐盟及其前身過去60年來促進和平、民主與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