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堂:香港藝術節2013 五小時看前衛歌劇

元氣堂:香港藝術節2013 五小時看前衛歌劇

香港藝術節2013上周一午夜門票開售,伺服器馬上癱瘓。本來大家都以為藝術節只是小眾玩意,結果今天大家認同它已成了品牌。今日找來藝術節副節目總監蘇國雲介紹今年節目,由深深影響着進念等前衛藝團的前衛歌劇《沙灘上的愛恩斯坦》講起。 記者:何兆彬 攝影:楊錦文(訪問)

藝術節反映文化景觀

「歸根結柢,香港還不算是高層次的藝術城市。藝術節要有品牌,這是關乎藝術定位,如果在巴黎倫敦,大家甚麼藝術都看得到,但在香港,你要看過才知道!例如《沙灘上的愛恩斯坦》,在美國也不是處處都能看到,導演羅拔威爾遜被稱為大師,但他在美國本土其實不受重視,他在歐洲才活躍,證明不是貨色問題,是看誰人賞識!」香港藝術節副節目總監蘇國雲說:「作為香港藝術節,我們要把好節目帶來香港。品牌來自長時間積累,而有了品牌,就可以帶領觀眾。」在藝術節工作十七年,蘇國雲看着它的轉型:「轉變在節目上反映了,委約節目大概是在九十年代中開始的,其實這是反映了城市的需要,城市的文化景觀。」他說不喜歡用「消費」來形容觀眾欣賞藝術,但承認群眾蜂擁去搶購門票,也是消費活動,「人人去看,都有不同心態,我只能用上自己的藝術熱情,盡力去辦。」

蘇國雲

推介一 《沙灘上的愛恩斯坦》

「第三次世界公演,為甚麼我那麼想把它帶到香港?因為它代表了一種劃時代的觀念,它疏離的思想方式,加上了Philip Glass的音樂,是他們所有演出精華的結晶。這是十分難成就的一件事,全長五小時,不停的演。榮念曾早期的進念,完全是受這種風格影響的,但它的格局大很多,技術十分高超,如果你識睇會嘆為觀止。由於是第三次版公演,這版本又有新改動。無論你喜不喜歡,這是他們藝術的全面呈現,很難得,他們九十年代在亞洲只演過一次,今年重演,全亞洲只有我們辦得成,因為這騷好貴、難度好高!」

Robert Wilson(左)跟Philip Glass

日期:2013年3月8日-3月9日 晚上6:30
場地: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票價:$200-$680

推介二 才女歌劇《蕭紅》

「這是所謂室內歌劇,小型一點,由十二人演奏,此劇是完全原創的。蕭紅是位作家,魯迅很喜歡她,可惜死得早,若非如此,她地位大概不會輸張愛玲!她性子很烈,比張愛玲還反叛,30年代的人,但十多歲就離家出走,跟人結婚,由哈爾濱來了香港,好厲害!所以她說『生命像火焰衰老』,又有火又年輕又有才華的人,實在不多。許鞍華也正在拍她的生平。去年是蕭紅出生100周年,香港原創歌劇很少,很值得期待。」

2013年3月1日- 3月3日晚上08:15
場地:大會堂劇院
票價:$350、$280、$180

推介三 田沁鑫×李碧華《青蛇》

「這劇是我們特別委約的,李碧華作品,她自己很緊張。記得有一次,我在歐洲撞到田沁鑫,談起《青蛇》,大家都很有興致,其實田沁鑫本來就很喜歡改文學作品,而且用文學方式改動,不像其他人會大量改動。這一次,燈光佈景是來自歐洲的團隊,因為他們與蘇格蘭國家劇院有合作。為了製作,他們去了大陸看景,這一次的景應該有看頭。演出方面,還有秦海璐!」

2013年3月21日- 3月24日
場地: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
票價:$480、$360、$300、$220、$150

推介四 《中式英語》愛上高官太太

「這戲是講一美國佬,要進大陸談生意,結果不斷碰壁,但認識了高官,又愛上了高官的太太!此劇以英語及國語雙語進行,由黃哲倫編劇,他是唯一拿過Tony Awards的華人,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華人編劇吧!它很適合港人觀看。」

日期:2013年3月1日- 3月6日
場地: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
票價:$580、$480、$380、$280、$200

推介五 京劇版《慈禧與德寧》

「香港話劇團的《德寧與慈禧》,今次改編成了京劇,很有趣!」編劇何冀平把香港演出五次的《德寧與慈禧》改編,由毛俊輝導演,國家一級演員袁慧琴演出,令人期待。

日期:3月9-10日
場地:演藝學院歌劇院
票價:$420、$320、$240、$160

推介六 十七世紀七弦古琴

Jordi Savall為當代最偉大的古提琴大師,將以其1697年的手製七弦維奧拉達甘巴琴,Jordi Savall曾灌錄超過170張大碟,榮獲多項國際大獎。音樂家伍卓賢說:「據知香港也有人玩這種古琴,但很少見到,我從沒看過這種表演,而且這位是大師,我好想看!」

2013年3月2日晚上08:00
場地: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票價:$600、$500、$400、$300、$200

藝評人:藝術節要有創新節目

藝術評論人周凡夫,觀賞藝術節數十載,目睹着藝術節的成長,他直言:「如今香港藝術節已成了品牌,有些節目,平日放沒甚麼人去看,但一打香港藝術節的標記,馬上滿座!」周凡夫以評論古典音樂見稱,但私下,他各種類型節目都看,叫他推介節目,他笑道:「我選的節目好高風險!首先我會選原創性節目來看,因為藝術就是要不斷有新創作!老實講,過去藝術節不是太着重新創作。由於是新節目,沒有人知道賣甚麼葫蘆,票房未必佳,但對好多藝團來說,創作就是要追求理想。其實新創作的失敗率好高,而崇尚創作的國家,包容性都好高,他們包容失敗!但是香港從來包容性都好低,不能包容失敗,人人都要看你成功,而成功,就是要票房好!」周分析,過去香港藝術節也遇過這種問題,「如果這樣下去,藝術就沒有前途了!所以藝術節過去十年,即使是演莎士比亞、羅密歐與茱麗葉,也會用原創性的手法去演。而每一屆,都有新的表演名單,很多是亞洲首演,在原創國家演出成功了,再帶來香港。」創作包含冒險,談藝術節,周凡夫也會先談到冒險精神,「香港必須保持番50年代,由一窮二白走過來的冒險精神,若欠了這一種精神,我們一定會失敗。當年就是沒有資金、沒有資源,也可以一步一步走來,人類文明的進步,其實也是依仗這種歷險、探險的精神。其實即使是原創作品,失敗了,也可能只是因為場地不合、資源有限,觀眾是會看到你用心的,只要大家接受到失敗,就可以建立到信心。」

周凡夫

推介《蕭紅》

周凡夫對香港藝術節的評價不錯,「他們每年收益達4,000多萬,營運的約四成來自票房,這數字很不錯,是全世界所有受贊助的藝術節之中,比例最高的。但也因為這樣,會帶來壓力,正面看,他們會因此更努力拓展;反面呢,選節目時,也許會有顧慮。但因為香港藝術節已達到品牌效應,同時又可以選一些不那麼市場化的節目,因為若連他們都不敢去做,其他藝團更加不會做。」他願意點名推薦的節目,實在不多,「因為我做電台節目,所以工作上一定會涵蓋主流節目,不能只做自己興趣的,你看!例如《蕭紅》,她在香港生活過,她的文字,是追求人生,不惜犧牲。這個節目不是大型歌劇,而只是小型的,但題材、內容都很值得去看。其實很多樂團,每年藝術節都會有新作品,例如香港中樂團,都會被委約做新樂曲,那麼觀眾其實也是一同去經歷成功或失敗。不過例如香港中樂團的『樂旅中國』,已做到第七年,這些原創樂曲,由於都安排在小型場館演出,所以票房壓力也會小一點。」他說:「講到尾都係要平衡,藝術上、商業上、藝術評論上這三點要平衡,近年除了這三點,還可以加入兩個角度,第四個角度就是商業贊助上,也要認為你的節目揀得好;第五角度,是藝術節目的教育性,怎樣去培育觀眾。」周凡夫說,去屆香港藝術節滿四十周歲,很多中國藝術行政人,都來了取經,「國內硬件就足,但香港由大會堂的摸索期,到出國讀藝術行政,到了今天,已有五十年了。國內常嚷着要與世界接軌,因為有距離,才要接軌嘛!」

藝術節節目查詢:2824 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