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藍的海洋,一望無際,杜珮煒嚮往得大專未畢業,就走去「行船」。以女兒身做男子漢的工作,洗甲板、煮大鑊飯,一腳踢好辛苦;但能夠體會海洋資源的珍貴,身體力行守護海洋,她說一切都值得。要救海洋,地球才有希望。
記者:黎國剛
杜珮煒的希望之旅,於今年9月啟航。她以香港義工的身份,登上綠色和平的最大船艦「希望號」,宣揚保育海洋的訊息。今年22歲的她,世界觀早在中學時期已萌芽,「動物又好,環境又好,見到被壓榨會好氣憤」;入讀香港教育學院時選修「全球及環境研究」,學校首次開科,別人不敢做白老鼠,她願意為環保踏出一步
韓國示威遭警包圍
乘着「希望號」由南韓前赴台灣,約4天行程。不過未出發前先來熱一熱身,杜珮煒首次聯同其他綠色和平成員,到韓國總理辦公室大樓示威,抗議當局以科研之名,濫捕鯨魚。她們「膽粗粗」將一條17米長的吹氣鯨魚公仔,放在大樓外廣場。不消5分鐘即有20多名警察蜂擁而上,將鯨魚放氣,又驅趕她們。「我哋又無做咩,邊有犯法?」行動是否失敗了?「至少畀更多韓國人知道,唔好捕鯨。」
9月10日,風和日麗,杜珮煒終於登上「希望號」,一行約30人起航往台灣。沒有警察的監視,但旅程也不是一帆風順。「最唔慣係暈船浪,隻船喺海中高低起伏得好犀利,足足暈咗兩、三日,仲嘔添。」杜珮煒沒想過甫上船就要食藥、睡覺,讓身體適應。捱過暈船浪,又輪到當地打颱風,「希望號」被逼滯留太平洋上,令原本的4天行程幾乎倍增。
雖說以義工身份上船,但不能白吃白喝,杜珮煒與其他船員一樣,每天早上七時半起床,之後投入工作。「維修船隻啦,好似幫手油油漆咁,或者清洗甲板;仲做埋廚房助理,到廚房幫手,做大鑊飯畀全部船員食」。既是為保護海洋出力,全體船員也不吃海鮮,卻可以揀吃雞、牛、羊。
抵台灣受漁民歡迎
「希望號」兼負保護海洋的使命,在陽光中特別閃耀,終於來到了台灣,獲漁民揮手歡迎。藉着「希望號」在基隆泊岸,杜珮煒與一眾船員希望為台灣漁民帶出訊息:停止捕殺吞拿魚。
「保護海洋始終係要靠漁民合作,如果話畀一份咩研究報告佢,大量捕殺幾時無魚食嘞,佢哋可能唔理,但『希望號』嘅出現,佢哋親眼睇到、接觸過,原來我哋每日都做緊保護海洋嘅工作。」
杜珮煒的「希望號」旅程雖已完結,明年也會畢業,但依然繼續身體力行:「我唔會食吞拿魚,唔會食魚翅。」
環球宣傳 「希望號」明來港
「希望號」是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最大的船艦,繼韓國及台灣之旅後,預計將於明天至本月26日期間訪港,宣揚保護海洋的訊息。
前身為救火船
2002年正式加入綠色和平的「希望號」,英文名為「Esperanza」,是西班牙語「希望」的意思,船頭更繪有彩虹圖案。這艘在波蘭製造的船隻,原名Echo Fighter,前身是俄國的救火船;船長72.3米、寬14.3米,最高速度是每小時16海浬,特點是能夠在冰上航行,協助綠色和平進行環球宣傳之旅。
綠色和平指出,全球超過80%的魚群正被大型圍網船及人工集魚器等捕漁方式一網打盡,長此下去估計到2048年人類將可能無魚吃。該會呼籲將全球40%水域劃為海洋保護區,並停止使用破壞性的捕魚方法,讓海洋生物可以生生不息,「魚」願以償。
「希望號」將於本月20,21及23日作公眾開放。
查詢熱線:2854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