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影話:《閃亮人生》(Intouchables)<br>最完美的河蟹

蘋影話:《閃亮人生》(Intouchables)
最完美的河蟹

《閃亮人生》最後將現實的真人擺上鏡頭,證明貨真價實,絕無花假。這個鏡頭非常令人值得深思,它除了將電影和現實拉在一起以外,我覺得連導演都覺得在如此紛紛亂世,要人相信這部電影的前設,委實很難。如果你知道甚麼叫做河蟹,這部電影是個最完美的典範:極有錢和極貧窮的融洽相處;極高尚和極平民的同樣令人興奮;巴哈和Earth Wind & Fire同處一室,後者更令人聞歌起舞,把貴族的生日派對搞得更火熱。電影的神奇仍然是我所說,那些種族、階級、文化的差異,完全是「先天地」在電影中的角色顯露出來,彷彿這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但如果《自私的基因》這本書說的沒錯,任何生物鳥獸都為自己的基因生存下去而對其他同類痛下殺手。人類更是最甚的一種動物,因為人類會思考,要個人生活之餘還要群體生活,身份的認同是每一個人類必然擁有的心態,一旦有身份認同便有族群,便有我和「他者」的分別,換言之必然有排外的心理。《閃亮人生》的兩個算是殘障的男人,追求的身份認同便是自己,他們從對方的身上找到自己跟別人是一樣的,沒有甚麼不同,沒有甚麼殘障。我就是這樣的我,無論你對我的觀感如何,都不能改變自我的事實。這便是影片令人感動之處。但反過來看,為甚麼拍這部電影?因為這個真人真事太難得,太特別了。這等於是間接向觀眾說明菲臘和迪維斯的事件,並不是普遍現象,如果是普遍現象,電影不會拍,即使拍了我們也不會感動。夢工場便是製造現實世界所缺乏的美好東西。等於最多扒手的地方會張貼提防小手的字樣,最不穩定時才會強調黨指揮軍,最不守禮的地方要人民學習文明。推論到最後,我這個灰色的人又進灰色世界了。別想太多,好好享受這個真實的童話吧。撰文: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