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9月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升1.9%,與市場預期相同,但由於非食品價格仍然上升,其中中央最關心的居住價格同比上升2.3%,租金升3.2%,在通脹壓力猶存,加上對房價反彈的忌憚,導致中國貨幣政策放鬆空間仍然有限。分析師預期,通脹有見底機會,減息已經淡出政策視野,而調降存款準備金率的預期一再落空。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9月CPI同比上漲1.9%,環比上漲0.3%;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3.6%,環比下降0.1%,數字為35個月以來最低。
料續逆回購增流動性
美林最新報告指,目前人行首要任務是防止經濟下跌與房價反彈,而大部份分析師認為,短期來看下調準備金率機會很微,人行料更青睞運用逆回購來調節流動性。
花旗集團中國高級經濟學家丁爽認為,CPI在7月已經觸底,現在有小幅上升但並不構成危險,年底之前同比增幅料不會超過3%,不會影響當前穩健偏向寬鬆的政策執行;但同時,進一步刺激的餘地也非常小,因房地產價格已經連續四個月上漲。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稱,CPI重新回到2%以下,跟預期差不多,主要是受翹尾因素影響出現一個同比回落,但總體看四季度還是保持一個穩中有升的態勢。他解釋指,非食品價格已經出現上漲趨勢,且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問題導致油價易漲難跌,加上四季度往往會受春節因素影響,豬肉價格通常也是上漲,因此預計四季度通脹可能比三季度高一些,預計在2.3%左右,全年在2.8%。
唐建偉認為,政策面預計保持現在的基調,人行會繼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來釋放流動性,年內降準和降息的空間都不大,明年物價可能重新進入上升周期,政策重心可能又開始轉向穩物價,利率下調的可能性不大。
中金公司在最新展望報告中亦稱,綜合考慮銀行間流動性預期改善和貨幣供應比預期明顯好轉的情況,認為短期內人行降低存準率和基準利率等大力度放鬆措施的可能性下降,房地產走勢仍是影響貨幣政策的一個重要因素。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稱,非食品價格略微高一些,通脹是個挺重要的問題,還不能忽視,有壓力,但也不是很大,未來應該在穩增長、調結構的過程中,防止通脹風險演變。
下游投資需求放緩
不過野村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張智威認為,降準還是有可能,因為逆回購數額正變得越來越巨大,長期來說,從結構性角度看存準率還是過高,需要降下來。
至於PPI比其預期低很多,主要是因為原本預測9月環比會上漲,但實際環比是下降,反映出下游的投資需求不像預期的那樣擴張很快,宗良預計10月之後環比下降的格局會結束,會出現環比持平或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