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世情難測,大家知否西班牙因經濟問題,在作客白俄羅斯的世界盃外圍賽開波前1小時,還沒電視台負擔得起西班牙國內的直播費。今晚世界盃外圍賽又會展開,香港亦在旺角場對馬來西亞,我也會在香港和大家一起看德國對瑞典,惟在國際賽這期間,最想談是美斯對烏拉圭所射入的罰球。自古以來排人牆的球員跳起,像前人科學理論一樣,已被定為絕對正確的意識及反應,因為這的確可以收窄射高波的角度,如翻看前西德比賽,球員甚至會有意識及整齊的跳起。不過近十多年一些超級聰明的球星就利用這一點,以地波攻門,由於這種射門做出最短的直線途程,門將根本欠缺時間處理來球。從人牆底入波的首創者應是前巴西球星李華度,跟着是同樣來自巴西的朗拿甸奴,而禁區頂罰球的處理從來都是足球中極特別及有趣的部份,以往我們會很欣賞柏天尼、馬勒當拿、巴治奧及碧咸的內彎球。近年由於足球的製造越來越輕及飄,從而演變出P祖連奴、派路及C朗拿度的飄忽曲墮,像「落葉」般飄來球。經典中的經典,會選1992年日本洲際盃聖保羅中場萊爾(蘇古迪斯弟弟)射入的罰球。他先把球輕推橫向近柱方向,門將更看不到皮球,以為罰球會射向人牆後的近柱,這時他就彎一個高波落在當時巴塞門將蘇比沙列特的右邊遠柱位置,太絕了。何輝廣東省體育台評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