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繼續發呆,但個別板塊如汽車、航運及電氣設備股越炒越有。現時中資股氣勢強橫,無謂逆水行舟,要炒復蘇概念,航運股睇高一線,當中以中海發展(1138)最靚仔,上周五明顯突破2月至今的降軌阻力後,昨進一步衝高2%,短線可上試4蚊水平,原因有三:
反映乾散貨運費的波羅的海指數,9月中旬低見661點後,已見底抽升,上周五晚升抵至926水平,累積反彈四成。是否已經見底可能言之尚早,但起碼對航運股是好兆頭。偏重乾散貨船運的中海發展及中國遠洋(1919)可重拾升浪。
第二是估值最平,今年迄今,3隻大型中資航運股中,以中海發展跌27%最差,中國遠洋則跌5%,業務集中集裝箱航運的中海集運(2866)表現相對硬淨,累升7%。市場早已預料航運股第三季業績續見紅,中海發展指會計手法下,第三季將略有利潤,而第四季為航運旺季,能否扭轉上半年虧損狀況,端視乎今年生意情況。
今年大部份航企恐怕仍要蝕錢,以市盈率(PE)比較估值並不合理,反而以市賬率(PB)相對有數得計。彭博綜合券商預測,中海發展今年預測PB僅0.42倍,和中外運航運(368)相若,是航運股中最低,相比中集運的0.7倍,及中國遠洋的1.04倍,分別折讓四成及六成。
短炒先睇4蚊
第三是出口重拾動力,下月十八大召開後,新一輪救市政策隨時出台,對經濟周期敏感的航運股,正醞釀爆發動力。上周末公佈的出口數據,令市場暫時鬆一口氣,出口額創歷史新高,增長亦回復至接近雙位數,為航運股打下一支強心針。中海發展勢弱,某程度與煤炭需求減少有關,隨着煤炭價喘穩及運費見底,今年有機會虧轉盈。
中國遠洋早前宣佈夥拍中集運,合作經營部份國內集裝箱運輸航線,擴大覆蓋率及縮短貨物交收時間之餘,亦可淘汰實力較弱的競爭者,緩和激烈的行業競爭,為運費帶來潛在上升空間。
單單是追落後已足以成為今季中海發展突破的藉口,短炒可睇4蚊,明年待航運業進入復蘇周期,回試5元樓上不難。
王昇
本欄逢周二、四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