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價格自聯儲局上月中宣佈推出無上限QE3以來,不升反跌。除了因為金價在早前已累積近8%升幅,現需要喘穩外,也是投資者相信歐美央行所言,指未來通脹率不會構成風險之說所影響。
現貨金價格於10月4日升至每盎斯1790.4美元的今年新高,突破1800大關不過。究其原因,原來是大批黃金「空軍」壓境。根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的「銀行參與報告」顯示,今年8月7日至10月2日期間,銀行的黃金淨空倉合約,大增88%至18.4萬張。
不過,淘金業對金價的看法,明顯與投機者不同。由8月初至今,環球的採礦公司最少宣佈六宗併購消息。最新一單是由墨西哥採礦公司Minera Frisco以7.5億美元,收購同業Mexican Ocampo。不要以為前者是名不經傳的小企,該公司大股東是當今全球首富斯林姆(Carlos Slim)。中國紫金礦業亦於8月初以1.8億美元,收購澳洲礦商Norton Gold Fields的大部份股權,業界的動作反映他們對黃金前景很樂觀。
現貨金已連升11年,價格更於08年金融海嘯至今翻一番,由當時每盎斯約800美元,升逾110%至上周五收報1754.48美元。不少投資者認為,即使環球央行不斷印銀紙放水,金價上升幅度將有所限制。
黃金變吉芬物品
大同認為,在如此極度寬鬆的環球貨幣政策下,要金價大幅回落的空間較少。事實上,有分析指,黃金已變成吉芬物品(Giffen Good)。在正常情況下,一般物品價格越低,越會吸引人購買;然而,所謂吉芬物品,簡單來說,就是那些會令人越貴越想買的物品,主要受收入效應(income effect)所主導。
大同一直相信,發達國央行行長的主要任務,是要透過製造另一個更大資產泡沫來挽救經濟。為了能持續超低息政策甚至再減息,當然要好好控制市場的通脹預期。惟預期往往只是預期,若留在金融體系內的大量資金,一窩蜂湧到實體經濟,將極速引發高通脹,貨幣大貶值,到時就可看看黃金是否已成為吉芬物品了。
李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