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情緒障礙被當智障

男童情緒障礙被當智障

【本報訊】患上自閉症、過度活躍症及專注力失調等疾病的兒童,在日常生活及學習也要較多支援,在1至6歲的成長期更是接受治療的關鍵期,有機構在18間中小學進行評估,估計每10名兒童中,就有1人需要特殊學習支援,但公營服務不足,令不少患者到小學才能確診,更有患上情緒障礙的男童被誤評為輕度智障,令家長感到徬徨無助。九龍樂善堂在轄下18間中小學進行評估,在逾萬名學童中,發現每10名學童中就有1人有特殊學習需要,但家長若選擇輪候公營服務,隨時要待子女到5、6歲才能完成評估,開始治療,錯過了黃金治療階段,但私營服務則動輒要每月數千元,基層家庭未必能負擔。鄭太的兒子明仔今年8歲,她說兒子到4歲時仍只懂講單字,情緒行為也有異常,例如其他小朋友哭泣時,明仔卻會大笑,曾兩次帶兒子到公立醫院求診,但其中一次檢查結果指明仔有輕度智障,另一次則評估為正常,令她無所適從。直至明仔上了小學,才由學校專家評估是有情緒障礙,並提供言語及心理等治療,又有教育心理學家及輔導員跟進。雖然已錯過治療黃金期,但她表示兒子仍有顯著進步,例如課堂集中力提升,由全級考包尾提升至24名,口齒不清問題也有改善,敢於表達自己。

樂善堂推出支援服務

為協助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基層兒童,九龍樂善堂下月將推出計劃,為100名合資格的基層兒童提供兩年評估、訓練及跟進服務,並於入學前訂立全面的「個別教育計劃」,令老師及家長可以長期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