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開首次會議 委員狂數缺點<br>長策會恐淪橡皮圖章

今開首次會議 委員狂數缺點
長策會恐淪橡皮圖章

【本報訊】特首梁振英極為重視的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今日舉行首次會議,但尚未開會,已被多名成員狂數不是,包括角色含糊、透明度低、資料不全,以及職權範圍狹窄。有成員擔心長策會淪為「橡皮圖章」,政府只是「借佢哋過橋」。學者指過往從未有諮詢組織未開會就罵戰,相信爭議會進一步衝擊市民對梁振英政府管治的信心。記者:譚靜雯 梁德倫 林偉聰

政府於上月中宣佈成立長策會,重新啟動停止10多年的長遠房屋策略制定工作。長策會今天才召開首次會議,但連日來多名成員已在不同場合或平台炮轟長策會存在漏洞。成員之一、公屋聯會主席王坤認為,長策會成員角色含糊,擔心與政府或公營機構如房委會、房協等職權重叠,「房委會都喺制訂房屋政策、城規會講規劃,家政府提供嘅資料唔夠具體,好似人口結構我上網或者睇報紙都有,點解有啲資料唔可以畀我哋」。

蔡涯棉

劉炳章

鄔滿海

陳李藹倫

憂「政府借我哋過橋」

王坤續稱,前房屋局長黃星華當年發表長遠房屋策略白皮書,遭人詬病透明度低,長策會應提高透明度,定期向市民交待討論進度,「如果進度冇人知,外界唔知發生咩事,最後有咩結果,即政府借我哋(成員)過橋,唔喺一件好事。」
另一長策會成員兼經濟學者關焯照認為,房屋需求和土地供應兩者關係密切,不能只集中討論房屋需求,不談土地供應,「如果我哋只討論壓抑需求,政府家都有政策做到,我哋(長策會)冇用」。民主黨李華明則認為,長策會規定只召開8次會議並不足夠,「要傾嘅範圍好廣泛,好似居屋、置安心、私樓供應等」。他指應提高透明度,及加入社會參與,不能給予外界閉門造車的感覺,「唔可以自己閂埋門傾,每次開完會得張炳良講嘢,委員冇得評論,咁樣好唔透明」。

質疑政府選擇性保密

政府宣佈長策會成立時,本報曾向政府查詢成員須否申報利益,但政府一直沒有正面回應,只稱首次會議時處理有關安排。有成員昨表示,政府近日已通知他們要在今日申報利益,包括所持有物業、資產及股票等。
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副教授成名認為,現時長策會內部爭議嚴重,會影響討論質素,質疑政府選擇性將資料保密,「政府擔心機密資料洩漏,即係政府高層完全唔相信某啲委員能夠遵守保密條款,咁點解要委任嗰啲人入去呢?連呢啲資料都唔公開,只會令市民懷疑特區政府起碼門面資訊都唔肯做。」
他指市民對梁振英,甚至整個政府信任度創新低,而市民又十分關心房屋問題,長策會的內部爭論只會進一步衝擊市民對特區政府管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