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股壇長毛」,敢於批評特區政府金融監管政策的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前幾天發表了一篇「火氣」十足的網誌,狠批特首梁振英政府準備推出的「特惠生果金」或「長者生活津貼」是重大錯誤,不但不符合協助有需要人士的重要政策原則,更將為未來二、三十年帶來沉重的財政包袱,並迫使政府要加稅五個百分點以上來應付額外開支。根據「股壇長毛」的說法,「生果金」變成不問需要、人人有份又尾大不掉的福利開支始自前特首曾蔭權。他在任內大幅調升生果金金額,又一再因財政盈餘而額外多派一個月生果金,卻沒有相應加強及改革資產入息申報制度,令長者對生果金的期望越來越高,令生果金逐步變成全民退休補貼,所有七十歲以上長者都受惠。到今屆特首選舉,不管唐英年或梁振英都在生果金上大做文章,建議增設特惠生果金或提高生果金金額以作為扶貧的重點。梁振英政府剛推出的二千二百元「長者生活津貼」正正是要兌現他的扶貧承諾。但David Webb認為,扶貧自然該針對最有需要、最貧困的長者,怎麼可能為了政治壓力或方便而變成全民派錢項目,浪費公帑呢!除了原則錯誤外,「長者生活津貼」帶來的額外財政開支更是驚人。現時大約有五十多萬人領取每月一千○九十元生果金,相關政府開支每年接近七十億元。一旦引入被稱為特惠生果金的「長者生活津貼」,再加上香港人口在未來十至十五年加速老化,政府的生果金開支到二○二四年將增至三百二十三億元。到二○三九年則升至五百三十億元。而除了特惠生果金外,醫療及其他社會服務開支同樣會以幾何級數上升。按David Webb的估算,到二○三九年香港的利得稅將要由百分之十六點五升至百分之二十一點五,薪俸稅的標準稅率則要由百分之十五升至百分之二十。假若特惠生果金的數額不是按通脹上升,而是看政府、政客的喜惡隨意增加,利得稅及薪俸稅更要升至百分之二十五甚至更高水平。David Webb的數據當然是一種預測,未來十至十五年還可能有不少變數影響推算結果。但是,有兩個基本趨向是不會改變的。其一是人口老化,其二是政府政客派糖只會有增無減。以人口老化為例,香港的出生高峯期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末。這批市民將開始陸續踏入六十五歲的退休年齡,符合領取特惠生果金的資格。現時六十五歲以上人口約為一百萬,十二年後將增至一百七十萬,到二○三九年更大幅升至接近二百五十萬。換言之,只要開展了這樣一種幾乎不用審查資產及入息的津貼,未來十五年合資格領取的人將增加一百五十萬人,當中涉及的額外開支肯定極為驚人。另一方面,從爭取民望以至爭取選票而言,派糖派錢都是較容易的做法,嚴守財政紀律則隨時成為過街老鼠,被政敵在紙上、網上、街上攻擊得體無完膚。任何聰明的特首、政黨都會捨難取易,令津貼只會加不會減;即使在財赤嚴重、儲備空虛時也不會有任何節約措施。在這樣的政治氣候下,加利得稅、加薪俸稅稅率以至開徵銷售稅就成了維持開支的獨步單方,稅率怎可能不一加再加,超越新加坡以至中國呢?特首梁振英上台以來破壞的規矩已經夠多了,損害的核心價值及制度資產已經夠多了。若果連財政紀律及簡單低稅制也因思慮不周的「長者生活津貼」政策而瓦解,香港還剩下甚麼呢?盧峯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