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現時為止,中國股票市場踏入2012年以來的表現,再次令投資者所望。上證綜合指數比去年同期下挫約12%,比三年前下跌了三份一,比金融危機前的高峯期下跌三份二。有人認為,現時一些經濟學家和投資者過度悲觀,其中一個原因,是中國政府奉行具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模式,每次領導層轉變,總會出現投資燒錢熱,並已成為傳統。現時中國經濟的增長率跌至20年來新低,領導班子有很大誘因再次大幅度增加支出。事實上,各地省市政府均已開始公佈大幅度增加財政支出的鴻圖大計。股票估值極低,是令人覺得中國資本市場反應過度的第二個原因。現時上海股票市場股價反映的收益增長率,只有每年0.6%,是地區內最低,遠低於印度和印尼的6%,與菲律賓的7.5%相差更遠。對比香港及日本以外亞太地區的股票,中國股平均市盈率的折讓亦處於歷史性新高。中國企業的盈利與其他地區的同業其實不相伯仲,因此這個情況似乎有點不公平,箇中原因,可能是中國股份未必可以維持高回報,或是他們的股價失衡。
利率遠高於鄰國
估值明顯不是中國股票的主要問題。投資者情緒低迷,是一個更重要的因素。當投資者對一個國家或資產類別失望時,便會進入這個階段,他們不問價位,只想盡早沽出手上資產然後立即離場。最近彭博進行了一次意見調查,四份一受訪投資者表示,預期中國在未來一年的表現將會是全球最差。然而,許多投資者只根據一個市場最近的表現來推斷日後的回報,而這些推論往往是完全錯誤。資金流入市場的數據,確認了市場情緒正在淡化。美國新興市場投資基金研究公司(EPFR)的最新報告顯示,基金經理蜂擁把資金投入中國市場,形勢有如2008年,當時上海股市的情況反映新興市場能否與已發展市場脫鈎的情況。現時中國股市的價位正處於歷史性低位,亦較其他市場為低,同時中國政府有足夠誘因和雄厚實力來推動經濟發展。中國的通貨膨脹不成問題;利率亦高於印度以外的其他亞洲地區;除了近乎不發債的香港以外,國家公債在GDP所佔比率比任何地區更低。由此看來,投資中國股市是逆向投資者的合理選擇。富達國際投資中國投資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