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參與 改變致肥惡習<br> 體驗計劃助胖童踢走脂肪

親子參與 改變致肥惡習
體驗計劃助胖童踢走脂肪

【本報訊】怪獸家長望子成龍,替子女安排一大堆興趣班與補習班,港孩長時間坐着上課,導致體能活動嚴重不足,加上只吃肉不吃菜,又有鍾情汽水與零食等飲食惡習,成為致肥元凶。社福機構在小學推行「至叻有營人」體驗計劃,針對港孩各種不良習慣,並與家長互動,幫助肥仔、肥妹踢走多餘脂肪。
記者:梁麗兒

體驗計劃為期一年半,供小一至小四肥胖學童參與。去年3月展開時,有四間小學共81名學生參與,另有兩間小學於今個學年開展計劃。聖雅各福群會派出營養師為學童進行身體評估,然後透過遊戲比賽、競技日等活動,灌輸正確營養健康資訊。計劃另一特點為家長也會參與,包括舉行親子派對、模擬超市遊,傳授家長揀食物貼士,包括如何炮製健康派對食物、適當選擇自助餐食物和份量、閱讀食物包裝的營養標籤等。

課餘活動要動靜平衡

該會高級營養師黃綺雯表示,不少港孩平日放學後或假日,也要參加多個補習班或興趣班,導致運動量不足,未能達到每日做帶氧運動20分鐘的目標,增加肥胖風險。曾有家長不重視兒子喜歡玩模型車的興趣,希望安排兒子參加有規律的興趣班,但原來小朋友玩模型車是會追着愛車「周圍走」,是很好的體能活動,故家長為子女安排課餘活動時,要做到動靜平衡。
她說,現時不少針對學童肥胖的計劃,當計劃完結或假期後,學童磅數很快反彈,故希望以「至叻有營人」的活動教學模式,找出學童「減極都咁肥」的原因。營養師又會單獨約見家長與學童,找出肥胖原因,再訂下減肥目標,並要簽署合約,增加達標信心。

逾六成學童成功減肥

首先參與計劃的81名學童中,逾60%人體重為同齡理想體重1.3倍或以上,其中一名10歲女童的體重為同齡理想體重的1.68倍,她身高約144厘米,但體重達130磅。計劃發現逾半學童吃蔬菜不足,每周運動量少,甚至「零」運動,令體重有增無減;有學童更每周外出晚膳數次,是致肥元凶。計劃完結後,逾六成學童成功減肥,部份人更重回正常體重。
「家長成日擔心仔女唔夠飽、唔夠營養,餐餐大魚大肉大碗飯,其實小學生每日唔應該食超過四湯匙份量嘅肉。」她指,有小四生每餐會吃兩、三碗飯,「叫佢唔好食咁多會喊」。加上部份小朋友由外傭或長者照顧,零食唾手可得,導致揀飲擇食。
她指,小朋友每日坐四、五小時做功課及補習,根本難以集中精神,家長應該鼓勵他們每30分鐘,做一次伸展動作及望遠的物件,鬆弛神經。她又建議家長應假日帶子女到戶外活動,平時也可趁電視廣告時間,與子女一起做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