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稱近年家人吃飯的份量越來越少,年輕女性多因為怕肥而不沾飯氣,父母奔波勞碌胃口大減,老一輩則覺得食之無味。我喜歡跟長輩朋友傾偈談食,言談間發覺他們每憶起兒時飯香都會甘之如飴,感嘆現今飯味不復當年。所謂「飯有飯味」說來簡單,其實並不易求。
小時候家裏吃的都是元朗或大嶼山的本地米,且吃的都是當造米,飯熟時粒粒豎立分明,口感軟糯有口又有米味,老人家稱之為「蝦仔飯」。「蝦仔飯」最好吃是用瓦煲來煮,底層飯焦是我的至愛,加點水便能吃上一大碗,老人家更愛以飯焦泡茶,上海人則放上一點湯跟餸便成美味鍋巴。 攝影:劉永發
十年前我家開始使用瓦缽蒸飯,貪其方便且份量易於控制,煮出來的米飯更是原汁原味。
用瓦煲煮飯其實很容易,但由於瓦煲受熱不均容易出現「三夾底」情況(即生熟米),不宜用來煮超過四至五人飯量,因此尤其適合時下兩口子在家中煮飯仔,將簡單餸料加在飯面便能煮成二人煲仔飯,原煲進食,連碗也省得洗!
至於哪種米最好吃?口味因人而異,有人喜歡軟身,有人偏愛口,不能一言概之。我的擇米條件首要是只吃當造米,其次是吃原種米。當造米即新米,米味香濃,入口回甘;原種米是沿用傳統方法種植的米,不經基因改造,北方一年只得一造,南方也只能有兩造,一般在秋天及過年前收割,剛收割完的米就是新米。
有說近年國內為增加糧食供應解決饑荒,地方政府一窩蜂研發「改良米」並資助農民種植,「改良米」較能抵禦在惡劣天氣、不怕蟲咬兼收成期短、收成率高,一年可能收割三造。然而個人對食物選擇的思想頗保守,寧可吃參差不齊、顏色偏灰甚至附上少許原穀的原種米,也不貪圖「改良米」的潔白亮麗,最重要還是吃得安心,正如我經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現代人還能吃到原種種植的農作物是一種福氣,理應好好珍惜!」我家常吃的米有廣西的香米、東北大米及粵北油沾米,形狀口感各不同,我會隨當日餸菜或季節而輪流選吃不同的白米,很隨意。
由於原種米大多是一年一造,深秋至初冬拿到手的米是最好吃的,待至第二年初秋時分,新米亦難免變舊,超市售賣的米多為舊米,甚至是隔年舊米,新米只能在碩果僅存的舊式米舖買到。聽聞本港各家煲仔飯館都有其獨家「溝米」(將新、舊米混和來煮)比例,我則不好此道!由於新米難求,有時便盡情享用,個人追求單一純正的原味,因此亦從來沒有將新舊米混合來吃的習慣。我間中亦有「溝米」,但並非溝新、舊米,而是將白米混和雜色米以增加食用纖維。紅米、黑米、胚芽糙米、小米、玉米糝等等除提供纖維外還各有其豐富營養價值,皆可隨意配搭,唯一注意的是別將糯米及黑糯米一併加入,因糯米會脹胃影響消化。
Auntie Rose
多年來花盡心思尋找原味食材,更成立工作室與人分享烹飪心得。
雜色米增纖維營養 紅米
鐵質豐富,口感適中,從中醫角度而言,赤色食物能補氣血,尤其適合女性食用。
胚芽糙米
口感偏硬,宜放小量,含高纖維及豐富維生素B,保持皮膚健康。
黑米
口感偏硬,宜放小量,有說常吃黑米能健腎烏髮。
小米
形狀圓小,口感柔軟,混合白米煮粥據說能健脾開胃,小孩適合食用。
玉米糝
玉米糝即是粟米碎,是農民用來餵飼禽畜的粗糧,含豐富纖維及營養,口感柔軟。
臘腸瓦缽蒸飯
瓦缽是傳統器皿,用料天然且透氣,非常適合蒸煮飯餸。廣東一帶天氣潮濕,所謂本地的生曬臘腸不少都是經焗爐加工烘乾,因此腸身偏硬,需略加處理才適合用來蒸煮。
材料:
白米(是次示範採用東北大米)/水各1杯、臘腸、鮮鵝肝腸(膶腸亦可)各一孖、菜心(其他菜亦可)份量隨意、鹽、油各小量
做法:
1.臘腸先放熱水烚15分鐘,撈起晾放15分鐘至乾身,鮮鵝肝腸則以滾水略略冲洗便可。
2.水滾後放入小量鹽及油,將菜心灼熟後待用。
3.白米略略冲洗,隨後加入1:1比例的水。
4.將白米隔水蒸約15分鐘至收水。
5.將臘腸及膶腸鋪飯面,再蒸約5分鐘至飯全熟,熄火多焗5-10分鐘。取出臘腸切斜薄片,鵝肝腸切厚直件,兩者及菜心鋪飯面即成。
野菌牛肉一人鍋飯
使用迷你鑄鐵鍋煮成的一人飯,讓獨居人士在家製作簡易健康快餐。
材料:
白米(是次示範採用油沾米)3/4杯、玉米糝1/4杯、水1杯、牛肝菌10克、免治牛肉100克
醃牛肉調味料:糖1/4茶匙、頭抽1茶匙、胡椒粉少許
做法:
1.牛肝菌先浸約10分鐘至軟身,剪去硬腳部份。
2.免治牛肉先下糖醃15分鐘再加其他調味料醃一會兒。
3.以3/4白米混入1/4玉米糝,將米倒入迷你鑄鐵鍋內,略略冲洗,隨後加入1:1比例的水。
4.開大火(如以電爐烹煮則調至最熱),將米煮至收水。
5.轉最小火,放免治牛肉及牛肝菌於飯面,切記飯面最多只可放八成餸。
6.將計時器調至5分鐘,隨後蓋上煲蓋,然後開始計時5分鐘過後別開蓋,讓飯餸再多焗5-10分鐘後便可食用。
金針雲耳滑雞煲仔飯
用瓦煲製作煲仔飯原汁原味,秋冬一家人食用暖胃又窩心。先將難熟的餸料稍爆才放飯面蒸會較易熟及可多放一點。
材料:
白米(是次示範採用油沾米)半杯至1杯、雜色米(紅米、糙米及黑米混雜,隨個人口味而定)半杯、水2杯、雞髀肉(亦可用雞翼或雞件)2件、金針/雲耳各10克、油適量
醃雞髀調味料:糖1/4茶匙、鹽半茶匙、頭抽1湯匙、胡椒粉/料酒/麻油各少許
做法:
1.金針及雲耳先浸軟,剪去硬身部份。
2.雞髀肉切段,以調味料稍醃。開鑊落油,將醃過的雞髀肉、金針及雲耳爆至5成熟,撈起待用。
3.白米混入雜色米,倒入瓦煲內,略略冲洗。
4.隨後加入1:1比例的水,開大火將米煮至收水。
5.飯面放上半熟之餸料,切記最多鋪滿八成,轉最慢火。
6.將計時器調至7分鐘(四人飯量),蓋上煲蓋,然後開始計時,時間到以後別開蓋,讓飯餸再多焗5-10分鐘後便可食用。
貼士:
若想要飯焦,則多煲2-3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