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學界中學游泳比賽十月開鑼,一眾名校對此最為着緊,學校名聲攸關嘛,有心藉游泳成績踏入名校門檻的,更是不容有失。小悠也濫竽充數地代表學校參加了一些項目,當然是志在參與。
我一直認為游泳與駕車一樣,都是危急情況下的求生技能,無論喜歡與否也一定要學懂。但近年游泳與鋼琴一樣,已逐漸變成了中、小學,甚至是幼稚園學生不能不懂的基本技能,成績突出的,可望成為名校招攬的目標。聽聞有些泳會要求四歲的小朋友每星期操水三次,成為明日之星的小泳手,每人可獲發三封推薦書報讀小學。小悠小芊不讀主流學校,少了推薦書的考慮,但作為羊群家長之一,如何可以在不揠苗助長下游快一些?游快了一秒又如何?是我近年常常思考的問題。 作者:蕭煒春
生活圈子中有兩位真正的泳手明星,他們走過或正邁進的人生,或許可給予一點啟示。外號「香港女飛魚」的蔡曉慧(Sherry)至今仍是十二項香港紀錄保持者,退役三年矢志成為星級游泳教練。與無數成功故事的起點一樣,當年Sherry加入泳壇是無心插柳。「十歲時陪有哮喘的弟弟參加暑期泳班,那時才開始學游泳,怎知進步很快,十一歲時已被推薦加入香港少年隊。」
一向知道Sherry是拔萃女書院的風頭躉,較少人認識的一面,是小學時的她原來是個讀書一般、缺乏自信的女孩。由於家人搬屋的關係,她轉了三間小學,由地利亞往牧愛,再在小四時插班德望。「當時好冇自信,英文又唔叻,好怕醜。」突然被發現的游泳天份,改變了她的一生。害羞女孩瞬即被名校羅致,輾轉升讀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商學院,兼任大學泳隊隊長,返港後再到香港中文大學進修體育運動科學碩士。
浪花捲起的青雲路,人人青眼有加,卻未必看到當事人相當刻苦的片段。十二歲開始,每天清晨五時半開始練水一個半小時,放學後再多練兩小時,放假還要加操。不用讀書的嗎?「一定要善用時間,讀書時要全心全意去讀書,練水時就要全心全意去練水,專注是很重要的。」她自問已做到兩者兼得,同期運動員中,Sherry成績算是不俗,當然她承認「全部及格已經好好。」問她有沒有想過為了讀書而犧牲游泳,「我中一已破了香港紀錄,是沒有空間停下來的。」
相對而言,十一歲的陳敬皓(Isaac)在游泳方面的天份或許不如Sherry,但勝在「有得揀」。Isaac自小習泳,直到今年三月在泳總短池分齡錦標賽奪得一金一銀佳績才嶄露頭角,復在六月的新界區小學學界泳賽連破乙組五十米與一百米自由泳紀錄,隨之而來的是名校的入學邀請。不少人夢寐以求的機會,他卻一口拒絕,情願留在成績不算標青的國際學校,繼續當小悠他們的運動明星。
Isaac強調,是他自己而不是父母決定不轉校的,「因為在現在讀的學校有很多朋友,很開心。」原來Isaac的爸爸也是名校舊生,加上泳隊一些師兄的提點,「名校學生分為兩個極端,一批是讀書成績很好的,一批是運動很好的,不太可能兼顧。」他就是希望樣樣兼得,學業與游泳以外,還有將考七級的鋼琴、法文、書法……最近還去競逐Year7學生代表,是這個世代典型的多心孩子。媽媽說他是有點小聰明;我觀察他較其他同學優勝的,是做任何事也專心。
以現時在游泳方面的躍進,小伙子兩三年後或有機會進入香港代表隊,現時每星期四天的練水時間,肯定要倍增。Isaac與媽媽異口同聲表示,讀書一定放在第一位,到時才想想如何將玩樂的時間再壓縮吧。
返回我自家的老問題:如何可以游快一點?游快一秒又如何?Sherry說,天份以外,心理素質最重要,有沒有鬥志、是否願意向難度挑戰,是現今凡事得過且過的學童的最大障礙。換言之,對小悠、小芊此等一向在尾位徘徊的小泳手而言,將勤補拙是唯一方法。游快一秒未必可以獲獎,但持續的進步令孩子建立自信。Sherry坦言,與水為伴多年,最深刻的除了站在頒獎台上的一刻,還有一班隊友互相支持、永不放棄的情操,「是運動員才可以建立得到的」。Isaac將來或許會為學業而放棄為港爭光的機會,但透過他喜歡的運動而鍛煉出的專注與自信,一定會令他畢生受用。不少家長以游泳為名校叩門的入場券,但泳手成千上萬,冠軍只得一個。透過Sherry和 Isaac的故事,可見運動給予小朋友的禮物,應該跨越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