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你同行:拜訪德國教授 - 張淑儀

乳你同行:拜訪德國教授 - 張淑儀

7月初,我應一位德國教授的邀請,到當地進行為期兩周的學習訪問,結果獲益良多,並時觀摩所得新技術,回港即時應用,效果理想。
事緣於去年9月,我剛接任「國際乳房外科醫生組織」的會長工作。當出席國際會議時,重遇這位於十年前已認識的外科教授。他是首屈一指的乳癌整形手術(Oncoplastic Breast Surgery)的權威,現時全球只有幾位,均來自歐洲。席間大家言談甚歡,他並鼓勵我前往德國觀摩切磋,表示以他這把年紀,極之樂意將技術傳授他人,於是才有今次之行。
乳癌整形手術,是由業界慢慢醞釀發展而來的,存在約有十年光景。它的出現,是源於20多年前,開始有乳房局部切除手術所致。這種外科新技術,是當醫生割除乳房腫瘤後,乳房內缺少了部份組織,於是想出新方法,令縫合後的乳房,外觀仍能保持完整性,不致歪斜或表面凹凸不平。
這次學習訪問,初期計劃一星期,但教授建議要兩星期,結果不枉此行,好開心。現場觀摩與出席國際醫學會議及上課,所吸收的知識是兩碼子事。我主要是看他怎做手術。這位外觀似60多,但實際已73歲的教授,手法異常漂亮,令人佩服,不單速度快,而且整個手術過程一氣呵成,乾淨利落。
觀摩大開眼界之餘,亦有助解決我平時常遇到的問題。例如全乳切除,怎可以做得更漂亮,令病人縱然失去乳房,外觀上仍較對稱平滑;另外亦學會全乳切除同時矯形的新方法。此外,他亦教授一種名為微笑(Smile Technique)的開切法。書本教授的一套,是打橫切開,但橫切尾部會出現尖位(dog-ear),埋口效果不理想。而他建議的技術,是打橫開刀時,外邊尾部斜斜地向上,可以令鬆弛的皮膚拉緊。
德國教授非常用心,而且創造了不少新技術。我問他是如何發明出來的,他說多憑經驗閱歷,然後不斷鑽研。他本身是專注乳癌腫瘤的手術醫生,曾專誠到美國跟隨世界第一的矯形醫生學習,然後特將切除與矯形兩者綜合研究。他亦會觀摩比自己年長的醫生做手術,從中學習。這對我無疑是一種鞭策。香港現時的乳房外科手術水平已然不錯,但其實,可以改進的地方仍然很多。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 張淑儀醫生
香港乳癌基金會網址: http://www.hkbcf.org
香港乳癌基金會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