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馬拉松賽即將開始接受報名,早幾天賽會方面組成了「馬拉松備戰專家團隊」,為參加者提供專業的運動醫學及科學資訊。剛出版的新一期美國運動醫學學會公告,刊出了馬拉松猝死的風險評估報告。過去20年,在跑馬拉松賽事出現的猝死個案,越來越多。全美國馬拉松跑手,出現突發性心臟停止跳動的風險為57,000分之1,當中猝死的風險約為17萬分之1。如果在出事時,能夠即場提供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進行施救,有助降低死亡的風險。出事跑手的平均年齡約在50歲左右,而出事的路段較多在最後的6公里。本港近年馬拉松賽的急救服務,已有明顯的改善。不過,參賽跑手同樣有責,確保個人的體能狀況足以應付。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建議,參賽跑手於賽前進行自我風險評估,如發現有任何以下的徵狀,就務必要找醫生作身體檢查:(1)進行運動時曾感到胸口痛;(2)曾在無緣故下暈眩/或差點暈眩;(3)曾因運動引起呼吸困難或抽筋;(4)曾確診有心雜音;(5)家族史中曾有親人在50歲前因心臟病或家族遺傳性心臟病而死亡;(6)曾患有心臟病、中風或周邊動脈阻塞;(7)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及吸煙等冠心病高風險因素。雷雄德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