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的囝囝考進了心儀的小學,開學才一個多月就已經適應下來。閒談間,好友對這間學校大感滿意,最令她開心的是,學校容許學生們在小息時跑步!我們都知道,身體多動,能增加大腦內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產生正面情緒,令人快樂。跑跑跳跳,這才適合大牛龜似的男生們舒展筋骨,好調節心理和生理去應付餘下的課。
容許小學生在小息時跑步,原來是真難得。這位媽媽不忿地說,有些學校現在只准學生在小息時行行企企、眈天望地,就連急步走也恐防會被風紀記名。但小息不能動動手動動腳,又怎能稱之為「小息」?要小學生們在那僅有的十多分鐘自由活動時間裏,安靜地散散步、看看書,我看,這勉強只能叫做「小小息」或「小小小息」,因為腦袋的休息太少了。
學校提出「優化」小息
想必每個學生每天都期待着小息前那幾聲的下課鐘聲。噹、噹、噹,然後一股勁兒離開課室、一股勁兒走到小賣部買一包飲品和一串魚蛋或一包薯片,幾個好朋友圍在一起。男生不像女生們愛悄悄話,他們或互相追逐、或因為作弄女生而逃跑……能擁有這樣的小息,真幸福。
可是,不是所有小學生都有小息時跑跑跳跳的權利。校規中列明小息不准跑步、不准打球,連上落樓梯也要慢行以免跌倒,那有多掃興呀!有些學校又將學習延伸到課堂以外,提出要「優化小息」,就是讓學生在小息時可以練一練英文、或者做其他有目的的學習,這份是教育工作者的苦心呀。只是,我們或許太習慣要「善用」孩子的一分一秒,讓他們閒着發白日夢似乎只讓我們感到罪疚。若連小息也要「被優化」,說不準真的有一天,小息會成為歷史。
作者蘇菲,有小型飛機師牌的媽媽,拒做直升機家長,讓孩子翱翔。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逢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