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DR毒針事件反映美容集團以醫生為擋箭牌,提供高危服務。香港西醫工會昨踢爆,美容集團更會以高薪招攬年輕醫生,並利用其醫生身份,購買安眠藥及減肥藥等危險藥物後,無故將他們辭退,藥物去向不明;另有醫療集團與化驗所合謀,欺騙消費者指他們的肝臟有問題,處方不必要藥物,消費者再由其他醫生覆檢,才知被騙。 記者:陳凱迎
由香港西醫工會、執業藥劑師協會和病人互助組織聯盟組成的藥物安全聯盟,昨召開記者會回應DR事件。西醫工會會長楊超發表示,近年曾接獲三名年輕醫生求助,稱自己代表受聘的美容集團購買減肥藥或俗稱「白瓜子」的安眠藥後,無故被辭退,有關集團其後更突然倒閉,「之前買嘅藥唔知去晒邊,個醫生只可以報警同埋向衞生署報備」。
與化驗所合謀呃顧客
楊續稱,曾發現有消費者被醫療集團聯同化驗所欺騙,消費者被強加不同檢查及治療後,化驗所更聲稱該消費者的肝功能異常,並由醫療集團處方藥物。但該消費者其後再向其他醫生求診,卻發現肝功能正常,浪費藥費之餘,亦服用了不必要的藥物。
楊說,西醫工會早在97年以前已要求政府立法規管醫療集團,政府卻一直採取怠懶態度,他更引述前任衞生署署長林秉恩,指林於07年曾以擔心規管醫療集團會令部份西醫失業為由,拒絕立法。林秉恩昨接受本報查詢時,否認曾有此說法,但他不評論今次的毒針事件。
對於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近日宣佈成立督導委員會研究立法規管醫學美容療程,藥物安全聯盟促請政府將研究時間由現時預期一年縮短至半年,盡快展開立法程序,並認為委員會應加入更多病人組織代表。聯盟亦認為,政府應視所有經化驗所或科研中心處理,並且會輸入消費者體內的物質(如血製品)如同藥物,用規管藥廠的標準監管這些化驗所或科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