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受污染 毒針真兇

抗生素受污染 毒針真兇

【本報訊】《蘋果》得悉,在DR醫學美容集團注入淋巴細胞後,導致四名婦人出現敗血病,「真兇」很可能源於負責為顧客體內抽取血液再進行幹細胞培植的過程中,有人在血液中注入用以防菌的抗生素受到細菌污染,令培植細胞變培植細菌,令菌數幾何級數倍增,最終變成殺人的「超級惡菌」。

記者:葉競科 姜啟傑 陳兆剛

來自有份調查今次DR毒針事故的衞生署消息稱,該署目前正循藥物疑受細菌污染方向調查。據悉,四名病人血液感染「膿腫分枝桿菌」的成因,極可能與處理血液的醫生或相關職員、在血液加入受污染的抗生素所致。

港島重案組日前到沙田科學園亞太幹細胞科研中心,取走醫學廢料如針筒等物證。

無菌室成本至少200萬元

是次DR美容集團出事的「DC-CIK」療程,由集團創辦人周向榮持有的另一公司「亞太幹細胞科研中心」,負責為顧客抽取血液進行幹細胞培植,但由於培植過程屬極高風險,必須在有國際「GMP認證」的無菌室進行,成本至少二、三百萬元,但全港只有極少具相關資格的實驗室。
而據知事件中處理血液培植的實驗室懷疑並未達標,有人遂於血液內加入抗生素,以達致防菌和延長保存期之目的,但不排除過程中有抗生素受污染出事。本報向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查詢相關講法,他承認上述消息極具醫學上的邏輯性,更指出在香港除了醫院外,根本沒有一間符合標準的「無菌室」。
此外,崔俊明指出,以抗生素達到上述目的有醫學根據,例如疫苗會注入抗生素,便是希望達至延長保存期及殺菌的效果。而受污染可能是抗生素使用方面出問題,「我懷疑佢哋係一樽多用,咁做法,死梗!從來都唔建議多次使用,即用即棄係最好」。將受污染的抗生素加入血液再進行培植,等同於培植「惡菌」,情況相當危險。
「雖然抗生素唔算係好貴嘅藥品,由幾十元以至幾百元便可買到,但由於一支疫苗嘅劑量都幾多,部份醫生會將佢分幾次使用,可能係進一步節省成本,亦有可能係貪方便,情況就等同開咗一樽果醬進食,食唔晒自然擺入雪櫃,留番下次再食,攞出攞入之間好容易感染。」崔俊明續稱,如果將感染細菌的抗生素,注入血液後再打入人體,細菌一方面損害病人身體,另方面又產生極高抗藥性,這些情況都與目前垂危病人的病情脗合。
崔解釋使用抗生素過程,必須按照以下三個步驟,首先要用火酒在藥物樽口進行消毒,待酒精散發後才可以打開樽蓋;第二,針筒要四十五度插入,這樣可以減少樽面上的微細膠粒跌入樽內;第三,要把針筒內的空氣「唧」入樽內,藥物就自然會流到針筒。

DR美容集團創辦人周向榮

估計有人貪快無按三步驟

「我估計有關人士可能貪快未有按照呢三個步驟,又或者該支抗生素曾經用過,擺存了一段時間,受到污染都唔知!」崔俊明表示,除了加入抗生素、還可能加入刺激素以及抗凝血劑,如在過程中出現問題,血液都會受到污染。在比較儀器同藥物兩者,崔會長認為藥物出錯機會稍高。
崔俊明表示,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就今次事件啟發,擬於下周一召開記者會,講解處理血液或醫學品時無菌室的重要,目前正考慮加入上述內容。另本報就有關問題聯絡DR集團的公關公司,但至截稿前仍未有回覆。

崔俊明指受污染的抗生素加入血液中再提煉,等於培植惡菌。陳兆剛攝

抗生素受污染示意圖

1)有關人員從客人身體抽取血液

2)抽出的血液必須在無菌室內處理,但懷疑相關實驗室未達標

3)有關人員惟有在血液加入抗生素,以防菌及延長保存期

4)消息指他們使用的抗生素懷疑受到污染

5)受污染的抗生素被注入用作培植幹細胞的血液中;過程中,血液中的細菌以幾何級數倍增

6)提煉後含「惡菌」的幹細胞血液,再經靜脈點滴注入人體,受者因而感染敗血病